日寇侵華曾印假幣擾亂中國金融秩序?最終搬石頭砸自己腳

1935年,中方為遏制日本走私白銀的狂潮,決意推行白銀國有化戰略,並與美國簽署協議,通過對美出售白銀近2億盎司,收入1億美元,由此奠定了法幣改革的基礎。

法幣政策宣布後,中國不僅逐漸擺脫1934至1935年的金融危機,更重要是這一舉措使日本「先奪取中國貨幣支配權,再創造吞併中國契機」的陰謀破產。

氣急敗壞的日本政府對此惱羞成怒,於是打算用造假幣的辦法摧毀法幣制度,秘密代號「杉工作」。

經過數年努力,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煞費苦心的日本人總算仿製出「合格」的法幣,隨即將之秘密運往中國內地,或拿到香港去購買汽油、奎寧等稀缺物資。

然而,當時的國民政府出於購買軍用物資、搜羅戰爭資源的需要,也在毫無節制地大印鈔票,導致國統區貨幣增發量從14億元驟增至1890億元。

如此巨量的正版法幣流入市面,很快將日本假鈔淹沒。到最後,假鈔的印製成本竟然比真幣還要高,以至於最後連日本人都哀嘆「中國實在是一個令人望而生畏的國家」。

純分享世界歷史文化,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更多歷史文化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歷史文化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26607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