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之際,和闖王齊名的起義軍領袖張獻忠以四川作為根據地,並建立了大西政權,在大順二年(公元1645年),南明弘光政權失敗,此時清軍開始採用剿撫方式開始平定四川的割據政權。清軍給張獻忠的誘降詔書寫道,張獻忠之前叛亂都是明朝腐敗引起,作為清朝可以既往不咎。如果張獻忠能夠投降,就可世代子孫富貴。如若不然,大軍必將踏平四川。
張獻忠看到這份誘降詔書之時,自然將其束之高閣,全不理會。甚至提升了他的抗清決心,看到張獻忠十分強硬,在當年清軍並沒有入川。在大順三年,清軍主帥換成肅清王豪格以及吳三桂,率領滿漢數十萬軍隊開始進攻大西農民政權。與此同時,明軍也在瘋狂進攻大西政權,但是張獻忠此時將主力全力放在抵抗豪格的軍隊,所以大西政權遭遇了嚴重的危機,最終豪格在當年五月成功占領漢中之地。
同年7月,張獻忠開始決定放棄他的大本營成都,北上抗擊清軍,並在全力抗擊清軍之前,殺盡其妻妾,連一個幼子也被殺。他對他的部下孫可望說,我乃世之英雄,不可留幼子當亡國奴,明朝畢竟已經統治三百年,如果我此次戰死,你可以歸降明朝,千萬不可投降清軍。這表明了他的抗清決心。
然而正在和清軍激戰之時,當時原本是張獻忠手下的大將劉進忠告訴清軍將領,指著張獻忠說,這就是八大王。於是清軍將領率領手下朝向張獻忠猛射箭矢,最終張獻忠身中數箭而亡。死時才四十歲。而他手下的孫可望後來和南明混合,一直堅持抗清,直到康熙年間才最終失敗。
張獻忠的決心抗清給滿清給予了嚴厲的打擊,清軍在攻克四川之後,開始下令屠城,但是這個屠城的消息基本上呈現封鎖狀態。並且暗暗使人將張獻忠的聖喻碑更換成七殺碑,這一點被英國傳教士成功揭秘,他在1934年發現了一塊聖喻碑,文字為:「天有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橫批,鬼神明明,自思自量」,而七殺碑則是「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德以報天」,橫批:「殺殺殺殺殺殺殺」。
通過這種偷梁換柱的方法,將殺害四川人的責任推到了所謂的魔頭張獻忠身上。其實這個結果一直被我國歷史學家所懷疑。縱觀古今,每次外族入侵之時,四川人總是能夠將抗爭進行到底。金軍南下在四川吃了打敗仗,蒙古人打四川時,蒙古大汗蒙哥因此而死亡。日本人侵華期間,也一直沒有染指四川漢中等地。而清軍之所以能夠打敗張獻忠,根本原因就是當時的明軍和清軍都在打張獻忠,再加上眾多漢奸的出賣,最終身亡,死後還獲得了一個殺人魔頭的惡名。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