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蒙娜麗莎的神秘表情俘獲了全世界人民的心,但她的微笑並不是達文西創造的唯一神秘笑容。調查這名文藝復興時期大師早期繪畫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解開了這名畫家創造「無法捉摸的微笑」的秘密。這項研究揭示了《美麗公主》(《La Bella Principessa》)——15世紀晚期達文西在完成《蒙娜麗莎的微笑》之前繪畫的——使用了一種聰明的技巧來誘惑欣賞者。研究人員發現通過專業的混合顏色從而開發我們的周邊視覺,主體嘴巴的形狀會根據觀賞角度的不同而發生改變。當正對欣賞時,嘴巴的傾斜很明顯是向下的,根據英國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和桑德蘭大學的科學家們這樣表示。
隨著欣賞者四處探索其它特徵時,嘴巴似乎向上揚起,創造出一種只能間接看到的微笑,就像蒙娜麗莎的微笑一樣。這種技巧名為「暈塗法」(Sfumato),它被用於《蒙娜麗莎的微笑》和《美麗公主》。雖然其它藝術家也嘗試使用相同的技巧,但是沒有一個人可以做的像達文西這麼專業。「一旦觀賞者嘗試捕捉這種微笑,它很快就消失了,我們將這種視錯覺成為『無法捉摸的微笑』。」 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的阿歷桑德羅?索蘭佐(Alessandro Soranzo)和麥可?紐伯里(Michael Newberry)在發表在期刊《視覺研究》上的文章里這樣寫道。
為了查明達文西的視錯覺是如何產生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測試,要求被試者要麼站在遠處觀賞這副肖像畫,要麼觀看模糊的版本。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系列實驗來調查不同的視角和圖像的模糊程度將如何改變觀賞者的感知。研究人員要求被試者進行一系列測試,從而調查觀賞距離是如何影響他們的感知。他們發現如果從很遠的地方欣賞,《蒙娜麗莎的微笑》和《美麗公主》似乎比波拉約洛(del POLLAIUOLO)的肖像微笑程度要更大。他們還使用了數字操控改變每幅畫的模糊程度。他們發現隨著達文西的這兩幅繪畫的模糊水平不斷增加,微笑程度似乎也在增加。
在波拉約洛的繪畫里,被試者對女孩微笑的感知基本上是相同的,甚至隨著模糊程度的增加,微笑程度會發生細微的減少。這表明達文西的技巧尤其依賴於觀賞者不經意的看見人物的嘴巴,才會泛出微微笑的感覺。在最後一項實驗里,研究人員測試了嘴巴或者眼睛是否是導致這種神秘微笑錯覺的主要原因,研究人員用黑矩形遮擋住了這兩個特徵。他們發現,當嘴巴被遮擋後,這種視錯覺似乎就不起作用,但是當眼睛被遮住後,觀賞者仍能夠感受到《美麗公主》的微笑的暗示。索蘭佐表示:「考慮到達文西如此熟練的應用這一技巧,以及它隨後也被應用到《蒙娜麗莎的微笑》里,很明顯這種模糊效應是蓄意為之。」
據稱《美麗公主》描繪了米蘭統治者魯多維科?斯福爾扎(Ludovico Sforza)13歲的女兒比安卡?斯福扎(Bianca Sforza),她嫁給了米蘭軍隊司令官。但是在婚後數月她不幸死亡,據稱可能遭受異位妊娠,這為肖像里她的表情增加了一種辛酸的感覺。索蘭佐補充表示,達文西可能早在1483年的作品《岩間聖母》(Virgin of the Rocks)里就首次嘗試使用這種技巧。桑德蘭大學的麥可?皮卡德(Michael Pickard)表示:「達文西深諳當時米蘭宮廷內的動盪,他很清楚的意識到即將邁入婚姻殿堂的年輕女孩的無辜與她迫近婚姻以及宮廷命運之間的內在張力。不難想像達文西想要捕捉女孩的微妙本質,所以使用一種了一種他非常擅長的技巧來描繪。」
純分享世界歷史文化,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更多歷史文化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歷史文化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