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火燒搶掠圓明園的並不是英法聯軍,而是你想不到的自己人

首先聲明,這並不是一篇為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所犯下的罪行洗白的文章。英法聯軍確實火燒了圓明園,並把裡面的很多珍寶給掠奪走了,比如大家熟知的十二獸首。

然而,首先放火燒圓明園的,並在圓明園裡掠奪財富的並不是英法聯軍,而是另有其人,是你完全想不到的人。

咸豐九年,英法兩國的使者來到北京城打算更換和約,也就是咸豐九年簽訂的《天津條約》,然而,清軍雖然在大沽一戰取得了勝利,但是,英法聯軍接下來打敗了駐守在天津的僧格林沁,並一路攻打到了北京。

當英法聯軍來到圓明園的時候,咸豐皇帝已經離開圓明園了,眾所周知,咸豐是一個常住在圓明園的皇帝,英法聯軍的目的可能是想把咸豐皇帝給捉住,好增加修訂和約的砝碼。

英法聯軍第一次來到圓明園的時候,受到了掌管圓明園的大臣文豐和護衛的阻攔,於是,英法聯軍就沒有進入圓明園,也沒有強制使用武力。

文豐覺得英法聯軍雖然撤退了,但並不會善罷甘休,還有再來的,到時候,英法聯軍進入圓明園掠奪的事情,肯定會發生,他也阻止不了,於是,文豐就跳到福海自殺了。

文豐自殺以後,英法聯軍第二次進入到了圓明園去搜尋咸豐皇帝的下落,一無所獲,同時,英法聯軍見到圓明園內宮殿珍寶巨多,都「相戒弗入」生怕弄壞了,事後賠不起。

因為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更換和約,好在清政府身上獲得更大的利益,於是,英法聯軍就退守到了圓明園外。

然而,根據相關史料記載「貴族窮者倡率奸民,假借聯軍之名,入內縱火」,然後,英法聯軍也「從之,火三晝夜不息」。

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首先進入圓明園搶掠珍寶並縱火燒園的並不是英法聯軍,而是貴族窮者。這裡的貴族窮者就是在北京城的一些滿族旗民。他們眼見英法聯軍打到了北京城,並且皇帝都逃跑了,所以,這些破落旗也想發些國難財。

眼見這些清朝人自己都進入圓明園搶奪珍寶,於是,英法聯軍也就開始大肆強多圓明園珍寶,並繼續加了把火。

根據記載,策劃這些旗民進入圓明園火燒搶掠的有三個人,但最主要的一個是龔自珍的兒子,龔橙。他號稱半倫,因為他說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倫都沒有了,只剩下愛妾。

另外,龔橙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中國天下,與其送與滿清,不如送與西人」,當時清朝社會的文人百姓都認為龔橙是火燒圓明園的主謀。

純分享世界歷史文化,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更多歷史文化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歷史文化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26190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