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候,在中國和日本之間的海洋上,發生了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那就是:凡載有孟子著作去日本的船隻,都無一例外地沉沒。
明朝時,倭奴(那時候日本人的個子比漢人矮了許多,又沒怎麼開化,文明程度並不高,從表面上看地位也比明朝人低了許多,故被明人蔑稱為「倭奴」。)極為看重儒家經典,總是用重金購得,什麼《詩經》、《易經》、《論語》、《爾雅》、《禮記》、《春秋》、《左傳》都被它們用船載著帶回日本,其中,唯獨有一部書——《孟子》卻從來沒有被帶回日本過。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是令人驚駭的,所有載有中國儒家經典書籍去日本的船隻,只要船上有《孟子》,那麼該船就會在茫茫大海中因為翻船而沉沒,在船毀人亡的同時,伴隨的是《孟子》一書消失得無影無蹤。這是有人相約自殺嗎?沒有人會約定在不同時間、不同海域自殺,除非是瘋子!那麼是有什麼組織策劃並執行了在大海上傾覆日本船隻的行動嗎?中日海岸線那麼長,距離那麼遠,就是在現在,相信也沒有什麼組織能有實力在這麼廣的區域進行追蹤、攔截並傾覆所有船隻。也許,矛頭到最後只能指向一個人——亞聖孟子。是他老人家不願意讓自己的書到日本!
那麼,孟子為什麼不願意讓自己的書去日本呢?照在下想來,答案應該是以下幾點:
一、孟子並不看重君王,他認為一個國家的君王如果沒有道德的話,那麼即使殺了他,也不算什麼罪過。他還講:「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而日本卻是一個天皇至上的國家,天皇就是每一個日本人心中的神,他們願意為他做任何事,就是為天皇犧牲也是極為榮耀的事。這一點,與老人家的思想明顯不符,所以老人家不願意去。
二、孟子他老人家倡導「性善說」,指出善是人區別於動物的地方,他說:「無惻隱之心,非人也!」而當時的倭寇,卻在中國沿海地帶燒殺劫掠,橫行千里。很顯然,在他老人家的眼裡,倭人的所作所為早已與「善」背道而馳了不知有幾萬里了?對於這樣的虎狼之國,他老人家不但不能去,而且還要順帶著滅掉他們的幾個子民才稱意。
三、他老人家講義,是指基於道德、浩然正氣之上的義,必要時候,可以「捨生取義」。而在日本,「義」卻被發展成了狹隘的武士道,動不動就玩切腹,說什麼「義是勇的對手,是決斷的心。應該死的場合絕對要死!」於是乎,義也就成了一種墮落,女兒為了滿足父親放蕩的需要而去出賣貞操獲取金錢,母親為了救一個兒子而犧牲其他孩子……這些也統統被稱之為義。對於這樣的「講義」之國,孟子又怎肯去?!
四、孟子他老人家講忍,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日本人對他老人家這段話倒是極為的推崇,但卻發展成了殘忍的「忍」,忍到後來,什麼令人髮指、慘絕人寰的事都做得出來。對於這樣的不肖徒弟,孟子又怎會到他們那裡去?!
以上種種,只是我個人的臆測,希望在九泉之下的孟老人家不要因此而怪罪我。
純分享世界歷史文化,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更多歷史文化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歷史文化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25904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