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料記載,與我國漢朝同一時期,朝鮮半島南部存在著馬韓、辰韓、弁韓(合稱三韓)。不過,一位名叫林均澤的韓國專家在其出版的《韓國史》一書中,做出了顛覆性的歷史描述:他在書的插圖中將三韓的位置標註為在中國大陸的華東地區,也就是說包括上海在內,都曾是古代韓國的領土。
不僅如此,這位韓國大田大學的教授還進一步寫道:大約在中國的唐朝時期,三韓演變為百濟和新羅,其中:百濟的領土包括朝鮮半島、中國華北和西南;新羅的領土將江浙等華東地區囊括在內;而唐朝的領土僅僅局限於四川和雲南等小部分區域。
雖然這種錯誤的歷史認知並不是韓國主流史學觀,但韓國屢屢出現一些在野史學家的驚人言論,還是讓我們不禁產生疑問:這種在我們看來不可理喻的邏輯究竟怎麼來的?
1.部分韓國歷史學家的邏輯
歷史上的朝鮮(以下簡稱古韓國)與我國一直保持著密切的關係。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古韓國素稱「小中華」。明朝滅亡後,古韓國以保有正統的文化自居,停止了從中國輸入文化。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後,清朝正式承認朝鮮為獨立自主國家。從此兩國關係漸行漸遠,古韓國逐漸產生了強烈的自尊意識,甚至對中國有一種優越感。
所以,在這種思想支配下,對中國的優越感和自身領土狹小的現實之間產生了矛盾,一些士大夫急需重構歷史,用「過去的光輝」來維繫民族認同。1911年,韓國人桂延壽編著了一本名叫《桓檀古記》的史書,記述上古歷史。就是這樣一本近代人所寫的書,居然被當成了研究古韓國上古時代的史料依據。
依靠這本偽書,韓國實現了歷史的重構。即在上古時期,韓國領袖蚩尤戰勝了中國領袖黃帝成為霸主,統治了中國大陸。後來逐漸演進成三韓,再到百濟、新羅,新羅還打通了絲綢之路。
直到中國的明朝以後,古韓國的統治區域才從大陸轉移到了朝鮮半島。另一位韓國專家金聖昊據此認定,如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華僑,都是百濟(古韓國)的後裔。
2.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雖然韓國在野史學家的言論算不上主流,甚至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各國都不會相信靠一本偽書得出的研究成果。不過,隨著網絡、影視等新媒體的廣泛傳播,韓國在野史學還是產生了巨大的效應,一些不明就裡的韓國人受此影響,也逐漸形成了錯誤的歷史觀。
在野史學這麼做的宗旨,就是希望通過改寫韓國歷史,改變韓國人腦海中古韓國曾是中國藩屬國的歷史記憶,宣揚韓國過去曾有過無比輝煌的歷史,以滿足一定的精神優越感。
純分享世界歷史文化,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更多歷史文化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歷史文化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25840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