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靖康年(1126年),金軍將北宋的都城汴京鐵桶一樣包圍了起來,當時的宋欽宗也是深深知道破城的後果——亡國滅種,他為了活命,親自上城督戰,決定和金軍決一死戰。
在北宋年間,沒有攻城的重武器,金兵想要攻下北宋的國都,簡直比讓啞巴開口說話都難。金兵一邊攻城,一邊假意與北宋和談,總之,北宋派一個使臣來金營,金兵就扣下一個,這道理很簡單,能代表北宋皇帝來金營和談,全都是精英分子,這樣的精英,正在金國缺少的人才。
正所謂不怕沒好事,就怕有壞人,金兵是遠路而來,給養和糧草全都難以接濟,而宋欽宗是固守待援,一旦長時間地托下去,金兵的攻勢很可能被拖垮。
可是宋欽宗卻將守城的重任,交給了妖道郭京,面對皇帝的重任,郭京竟然棄城而逃,金軍隨後蜂擁而入,北宋滅亡,而徽欽二帝就成了金國人的俘虜,這就是國人皆知的靖康之恥。
金兵破了汴京,殺人放火,打家劫舍的事兒可沒少干,但他們還乾了一件令北宋的臣子百姓,誰也想不明白的事——他們竟將司馬光的孫子司馬朴及其家屬都帶到了北方的五國城。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在國內盡人皆知,41年前,王安石變法,因為觸動了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故此。變法失敗,這時候,司馬光開始整理河山,他廢棄了王安石的新法,復回舊政,歷史上將其稱為「元祐更化」。
可是一年後,司馬光與王安石同年去世。而前者被被朝廷追封為太師、溫國公,京城的百姓紛紛畫了司馬光的圖像,掛在家中,時時不忘記祭祀。
一轉眼,14年過去了,南宋高宗趙構和金國簽署了和平協定,這就是「紹興和議」,趙構協議在手,興奮不已,覺得和平日子終於快開始了,而金國派來的使者,卻問了趙構一個奇怪的問題:「你們能夠重用溫公(司馬光)的子孫嗎?如果你們不肯重用,能否讓我將其帶回金國?」
趙構婉拒了金使的要求,他心中狐疑之下,找到手下的大臣詢問答案,那個大臣經過解疑,趙構終於知道了金國人打的鬼算盤。
司馬光是個治國的人才,而司馬光的子孫大多是吃貨,但金國人將司馬朴在50多年前,帶回金國,玩的就是千金買馬骨的故智。
當天下的才子們知道司馬光無能的子孫都被金國重用,那麼真正的人才,一定會投奔金國,在哪裡尋求發展,趙構感到深深震撼後,他立刻傳下旨意,在全國的範圍內,尋找司馬光的子孫。
經過一番尋找,司馬光的從曾孫司馬伋就被朝廷找到了,趙構將其接到杭州,授予了右承務郎(宋朝最低級的官職)的職務,司馬伋並沒有幫趙構干出什麼豐功偉績,他只是刻板印製了一本《溫公集》,也算對得起他的老祖先司馬光了。
趙構學習金國的用人之道,他只學到了一點皮毛,他將司馬光的從曾孫司馬伋找來,卻只給了他一個芝麻綠豆那麼大的一個小官,這根本產生不了千金買馬骨的效果!
注重人才的金國逐步變得強大,而南宋和北宋因為不注重人才,而只能處在挨打的地位,從這一點看來,所謂正統的北宋和南宋,在(當時)的狄夷外族面前,真的應該感到臉紅!
純分享世界歷史文化,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更多歷史文化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歷史文化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