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蒙古人曾三次西征,橫掃歐洲西亞,但是在南宋戰場上卻吃盡苦頭,蒙古的大汗蒙哥在攻打四川釣魚城的時候,被釣魚城守將王堅率領軍民打死在釣魚城下。其實,蒙古在南宋戰場上不只死了蒙哥一個大汗,再早的時候,還有個即將繼承汗位的王儲太子也被南宋打死。這個人名叫闊出。
?xml:namespace>
(孛而之斤.闊出)
闊出是當時的大汗窩闊台的老三。本來,窩闊台應該把汗位傳給大兒子貴由的,而且貴由的母親脫列哥那也是窩闊台最寵愛的皇后。但是,偏偏窩闊台不喜歡貴由,確定了闊出為汗位繼承人。而且為了培養闊出,提高他在蒙古軍隊中的威信,把他派到南宋戰場,讓他建立戰功。
闊出也很爭氣,他從中路發動進攻,很快就由於南宋守將趙范的失誤,拿下了中路重鎮襄陽。接著又連破宋七個州,挺進江陵。
江陵是宋荊襄防線上的第二個軍事重鎮。襄陽以及隨州、郢州、荊門、棗陽、德安府等州的失守讓宋廷震驚萬分,可以說,整個荊襄防線已經千瘡百孔,宋廷焦頭爛額,只得把制置司移置江陵,把希望寄托在江陵的防守上。
如果說長江是宋廷防守的大動脈的話,江陵就是大動脈上的一顆心臟。有這個心臟,整個動脈就可以強有力地搏動,維繫宋王朝的平安,而一旦這個心臟被蒙古人占去,那麼江陵一下就會成為宋王朝身上一顆巨大的腫瘤。不過在這裡,他遇到了一個對手,這個人就是孟珙。
孟珙是一個註定要進入中華民族將領名人堂的人。由於他走上歷史前台,整個宋蒙交戰格局一度被扭轉了過來。
(南宋名將孟珙)
這時候孟珙是黃州知府,在他帶領下,蒙古人在黃州沒占到任何便宜。也就是在這為難時候,南宋朝廷把孟珙調到江陵,阻止江陵放手。
孟珙到來之前,江陵人已經惶惶然不可終日。他們看到長江對岸密密麻麻的都是蒙古人,像螞蟻一樣爬來爬去。一列列旌旗像岸邊突然長起來的森林,江風一吹,就發出山呼海嘯般的聲響。一座座廬帳撐著圓圓的頂子,就像魔王堆在那裡的千萬個巨大的圓石頭。雖然隔著浩浩的長江,雖然長江的水面寬闊而平靜,但是他們知道這是嗜殺成性的蒙古人,這是縱橫東方打遍天下無敵手的虎狼之師。只要他們渡過江來,巍巍江陵碎為齏粉只在旦夕之間。
那時候孟珙雖然打了一些勝仗,但是還沒什麼名氣,人們用半信半疑的眼光來看他。
孟珙到江陵之後做了幾件事情。一是鼓舞士氣。他的部隊雖然在江淮地區打仗,但是很多都是荊襄一帶的人,他利用這個激勵將士們守城保家,做了很好的宣傳鼓動。二是封鎖江面。他將鐵鏈橫在江面,上面布滿鐵刺,蒙古人的木筏在有鐵刺的水面可以說寸步難行。三是虛張聲勢。這也是宋軍在與蒙古軍作戰時,在力量不足的時候經常採用的一個辦法,孟珙也不例外。他充分地向蒙古人展現了他的「強大」力量,他不斷變換軍隊的旗幟和軍服顏色,弄出一大片金戈鐵馬的聲音,讓蒙古人以為他有數不清的軍隊。
在一個黎明前夕,闊出指揮蒙古軍把他們的渡船和木筏推進長江,悄沒聲地往對岸划去。此時天地一派昏蒙,四處只有一些雞聲,三兩漁火。蒙古軍想要趁宋軍熟睡的時候渡過長江,摸上岸邊,把江陵團團圍住。沒想到孟珙早已察知蒙古軍的意圖。他故意讓士兵作出沉睡的樣子,暗中卻扎出一個大口袋,只等蒙古軍來鑽。等蒙古軍鑽進口袋後,他立馬擂響戰鼓,士兵們從埋伏中站起身來,大聲吶喊著。投石機、強弓硬弩像傾倒豆子一樣直往蒙古軍渡河的船和筏子上倒。
蒙古軍一開始有些慌張,但很快就鎮靜下來,伏在船上或掩體後面,和宋軍對射。
夜很黑,誰也看不清對方,四下里只聽得士兵們的吶喊聲、慘叫聲、巨石掉在水裡的轟隆聲、密箭射在船板上的啪啪聲以及射進水裡的刷刷聲。
戰鬥打得異常膠著。可就在這難解難分的時候,長江的兩邊由遠及近刷刷刷點燃了無數的火把,火把的戰線拉得非常長,密密集集,延續不斷。這種狀況讓蒙古軍大吃一驚,照這樣的情形來看,江陵似乎有兩隊大軍增援過來了。蒙古軍一時慌了,趕緊往後撤退。
(南宋江陵府地圖)
其實這是孟珙搞的疑兵,是孟珙趁黑讓江陵的老百姓每人舉一支火把擺在長江兩岸,一直擺出了近十里長。當然,只有在黑夜中才能產生這樣的效果,要是在白天,蒙古軍就不會上這個當了。
蒙古人一撤退,孟珙立刻帶領部隊乘勝追擊,一直打到長江北岸,殺進蒙古營里,放火焚燒了蒙古軍的營寨和戰船木筏。
這一戰,孟珙竟連挑了蒙古軍24座營寨,解救了被蒙古軍俘虜的、準備當做攻打江陵的「炮灰軍」的百姓2萬多人,同時還把蒙古軍的渡江器具燒得乾乾淨淨。
更為致命的是,闊出竟然被一支流矢射中後腦勺,當場落馬死去。
太子闊出一死,蒙古不得不從南宋戰場上撤軍。可以說,宋蒙的這第一次全面較量,由於孟珙的出現,南宋算是獲得了勝利。
純分享世界歷史文化,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更多歷史文化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歷史文化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25695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