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王朝中,有一件事一直困擾著皇帝們,那就是分封制的問題,除了太子以外,怎麼對外其他的皇族,這是一個藝術水平非常高的事情。在1000多年的歷史中,不少水平一般的皇帝都把這件事情玩砸了。不僅自己被趕下台不說,還連累的國家支離破碎。那麼,為什麼分封制那麼重要呢?
一、從秦始皇開始,這個問題就困擾著歷代皇帝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了東方六國。接下來他要面臨著一個抉擇,要不要把自己的兒子們分封到各地去。丞相李斯反對分封,而且理由說的非常好。當年西周天子大搞分封,起初各國沒有什麼問題。但過了幾代以後,就不那麼親密了,各國打成了一鍋粥。秦始皇經過慎重考慮同意了李斯的建議,把所有的皇子都留在了咸陽。結果,在秦末的農民起義中,各地根本就鎮壓不得力。從某一個角度上來說,這是因為不是自家天下不上心。秦朝的那些宗室們就在咸陽,結果被劉邦一窩端了。劉邦建立漢朝以後,總結了秦朝的經驗教訓,分封劉氏宗族為王。漢文帝繼位以後,延續了這個政策。一時之間,漢朝的南部幾乎不受中央管轄,而且各地的王爺們開始窺視皇位。
到了漢景帝時期,為了爭奪皇位,南方的各王發動了七王之亂。經過一系列的努力,漢軍最終平定了叛亂。在吸取了這次的教訓以後,漢武帝利用推恩令逐步瓦解了各地王爺們的勢力。東漢政權延續了這一政策,沒有把諸王分封在外。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迫使漢獻帝退位,自己建立了曹魏政權。曹丕對自己的兄弟們非常狠,他的那些兄弟們被他關的關、殺的殺,簡直比雍正還狠。大將曹彰死的不明不白,才子曹植和囚犯也差不多。就這樣,在後來司馬懿發動政變時,曹氏家族一點反抗能力都沒有。這是曹丕當年留下的禍根,以至於自己的子孫倒霉。再然後,司馬懿的孫子司馬懿建立了西晉王朝。司馬懿考慮到了曹氏的教訓,他又回到了分封制的老路,而且比漢朝初期有過之而無不及。
二、一場八王之亂險些毀了整個華夏
司馬炎的分封更為徹底,各地的王爺們掌握著軍隊的實權,地方官府僅僅擁有民政權力而已。司馬炎在位時,地方的王爺還不敢亂動。但是在司馬炎去世以後,他的那個傻瓜兒子繼位,這回可就亂的套。各地有實力的王爺紛紛率兵進軍洛陽,爆發了一次次混戰。結果北方的游牧民族趁機入主中原,北方徹底淪陷。在南北朝時期,南北雙方還是老毛病不改,繼續分封。南梁的衰敗基本上和各王作亂有很大關係。在隋朝時期,被分封到各地的王爺又試圖叛亂,不過被徹底扼殺在萌芽狀態。唐朝的前期延續了分封政策,結果從李世民到武則天,各王的叛亂此起彼伏。最後唐朝也把各王都留在了長安,可外地不能沒有人抵禦,就這樣,節度使又成了一個禍害。
宋朝皇帝們太神經過敏了,他們把皇族全部留在了開封,節度使也成了虛銜。主要軍隊都集中在京師,以至於邊境的軍隊根本無力應對強大的遼國和西夏。金軍來了一個中心開花以後,大宋王朝險些分崩離析。元朝這個奇葩不在這個範圍之內,因為這個王朝從建立到滅亡,王爺和皇帝的內戰根本就沒有停過。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考慮到各地局勢還不穩的因素,決定把各王分封到各地。當時就有人出來反對,並用歷代的教訓舉例。但是朱元璋沒有聽從這個建議,他還是把包括朱棣在內的各王派到了各地。結果朱元璋去世僅僅2年以後,他的兒子朱棣就開始造反,皇位上坐的是他的寶貝孫子朱允炆。朱棣是唯一的藩王造反成功者,他懼怕其他人照貓畫虎。因此,在此之後的明朝王爺也就是囚犯+超級土豪的角色。
三、分封制的死穴在家天下的制度
清朝入主中原以後,對宗室的管理十分嚴格。宗室可能有錢,但絕對不可能擁有多大的權力。清朝是古代君主制度發展到畸形的產物,清朝皇帝是歷朝歷代中權力最大的。以至於軍機大臣和文書差不多,根本沒有自己做主的能力。與清朝同時期的英國等西方國家,早就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國王或者皇帝僅僅是國家的象徵,真正的權力在內閣的手裡。而內閣要負責的對象不是皇帝,而是把他們選上了的選民們。如果內閣有什麼政策不適合,就會遭到彈劾。選民們可以用自己手中的選票把這一屆內閣趕下台,從而確立一個新的內閣。這就是君主家天下專制與君主立憲民主制的區別,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清王朝搖搖欲墜。隨著家天下制度的瓦解,寄生於家天下制度上的分封制自然也不復存在。
純分享世界歷史文化,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更多歷史文化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歷史文化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25657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