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世界老大,50年一直都是戰勝國,為何會被小兄弟逆襲?

說起英國,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歐洲的一個富國而已。但是如果放在幾十年前,大英帝國絕對是威名赫赫。當年英國的米字旗同時在歐洲、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飄揚,真可謂名副其實的日不落帝國。但是就是這樣的幾個國家,在經過了兩次戰爭以後,卻迅速的跌下了世界第一的神壇。最諷刺的是英國在兩次大戰都是戰勝國,戰勝國英國發展的更好才對。究竟是那些原因的結合,最終造成了大英帝國的衰落。

一、一戰的損失和經濟危機的影響

如果和英國人聊戰爭,最讓英國人難忘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傷亡數字遠遠大於二戰。英軍在一戰中共陣亡了66萬人,這使英國遭受重創。請注意,很多人認為一戰是美國的加入才結束的,這個邏輯在二戰中適合,在一戰中行不通。美國在一戰中僅僅是一個打醬油的角色,它當時全國只有30多萬軍隊,能幫多大的忙?一戰中真正與德國死磕的國家就是英法,英法德三國同樣損失巨大。早在1895年,美國的經濟總量就超過了英國,但是軍事實力和政治影響力差得遠。一戰是美國第一次開始插手歐洲事務,本來歐洲是英國的勢力範圍。在一戰結束以後的華盛頓會議上,美國獲得了與英國並駕齊驅的地位,也就是說從那個時候開始,美國和英國處於並列第一的狀態。

英法兩國在戰爭中均損失慘重,想完全恢復實力需要很長時間。但是就在一戰結束的11年以後,一場規模空前的經濟危機席捲全球。這場經濟危機始發於美國,然後波及了歐洲和亞洲,作為當時世紀第二大經濟體,英國自反無法獨善其身。英國的經濟下降了8%以上,這幾乎是又打了一場戰爭。截止1939年二戰爆發時,英國的經濟也沒有恢復到1914年的發展速度。由於經濟危機造成的影響嚴重,英國國內也出現了納粹主義。納粹黨徒甚至公開在英國議會大廈前集會,明顯是向英國政府叫板。英國經濟經過這次重創以後,與美國的差距更大,簡直失去了趕超的機會。

二、二戰德國的轟炸和印度的獨立

1940年夏天,希特勒征服了一直號稱歐洲第一的法國。下一個目標就是海峽對面的英國,英國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這是英國的天然優勢,致使希特勒的陸軍毫無用武之地。希特勒曾經試圖進行島嶼登陸戰,但英國海軍的實力要明顯強於德軍。在渡海作戰沒有希望以後,希特勒命令空軍元帥戈林對英國實施大規模轟炸,從而迫使英國投降。英國空軍雖然不如德國,但基本上相當於德國空軍一半的實力,從這個角度看並不是軟柿子。在很長時間裡,希特勒對英國無可奈何,除了大規模轟炸就是島嶼封鎖。英國最終保住了,但是戰爭嚴重影響了英國經濟,英國的戰時管理政策直到1950年才解除,由此可見,戰爭對英國經濟的影響有多大。

在二戰剛剛結束時,英國還有資格與蘇聯和美國坐在一起,美英蘇三國首腦被稱為二戰三巨頭。當時英國雖然已經不如美國和蘇聯,但是穩居世界第三還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隨著印度的獨立,什麼都完了。不要小看印度這個國家,印度的經濟總量占整個大英國協的31%。在聖雄甘地等人的領導下,1947年,印度宣布獨立。這等於給英國致命一擊,喪失了印度市場和資源的支持,英國很多方面都面臨著枯竭。進入50年代以後,曾經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海軍開始大規模裁撤軍隊。一大批航母、戰列艦被封存,英國海軍成為了一支地區性的海軍力量。

三、知其不可為而不為,是英國最大的長處

英國的國力全面衰退以後,已經無力維持全國龐大的殖民地體系。因此,英國承認一部分殖民地的獨立,還把一些重要但無力控制的勢力範圍轉交給了美國。例如中東石油區,就是英國主動交給美國的。知道自己的地位,然後做自己能做有該做的事情,這是英國的長處。它雖然放棄了世界第一的位置,但是國民生活沒有受到影響,英國仍是世界主要強國之一。這對英國來說就足夠了,畢竟沒有永遠的老大。與英國相比,蘇聯就明顯有些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感覺。蘇聯的經濟總量只相當於美國的51%,但是為了和美國爭霸,蘇聯每一年的軍費開支都超過美國。這樣長此以往,國家經濟不出事就活見鬼了。

純分享世界歷史文化,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更多歷史文化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歷史文化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25509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