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差一點拋棄母語改為拉丁文

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交流文字,20世紀前都是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國家官方的書面規範文字,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製漢字。

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用漢字「統治」了亞洲多個國家。但畢竟那只是官方文字,跟他們使用的日常語言是兩碼事,很不方便。到了近代,隨著中國影響力的衰落,各國開始強調民族意識,加上統治者有意推動,漢字圈內的去漢字化運動,一直沒有停歇。

作為漢字文化圈核心的中國,都有點自身難保。五四時期,漢字被認為是中國落後的根源之一。比如錢玄同說:「漢字的罪惡,如難識、難寫、妨礙教育的普及、知識的傳播」;吳玉章說:「漢字是古代與封建社會的產物,已經變成統治階級壓迫勞苦群眾工具之一,實為廣大人民識字的障礙,已不適應現在的時代」,「為了根本解決文字改革問題,使漢字走上世界共同的拼音方向。」

陳獨秀、劉半農、瞿秋白、魯迅、蔡元培,都是廢除漢字,改用拉丁字母的支持者。當時,蘇聯人也一直幫著我們廢漢字、改拉丁,要不是後來中國跟蘇聯翻臉,說不定改拉丁文的事就搞成了。

純分享世界歷史文化,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更多歷史文化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歷史文化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25366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