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宣戰後第一大日諜:若無此人,日本海軍在長江或遭重創

1937年隨著七七事變的爆發,8月5日,蔣介石召集國防會議,研究和制定對日作戰的戰略決策。會議最後決定對日本實行「先發制人」的策略,即趁日軍主力集中華北之時,中國軍隊乘機率先殲滅其在上海的海軍陸戰隊。同時對長江的瓶頸—江陰要塞施行封鎖。圖為正在發表抗日講話的蔣介石。〔戚厚傑主編:《日諜在中國》,第84頁〕

該計劃一方面阻止日本軍艦由上海沿江西進攻南京;一方面捕捉當時正在長江中下游宜昌、武漢、九江、南京等口岸的日本軍艦與商船,以收先聲奪人之效。圖為在上海的日艦「出雲」號。〔楊克林、曹紅編著:《世界杭日戰爭圖志》中冊,第919頁〕

這件最重要的國防軍事機密,除蔣、汪、白、何以及國防委員與會者和擔任會議記錄的機要秘書黃浚外,無人知情。但就在命令還未下達到有關部隊時,長江各口岸的日本軍艦和商船共20多艘,忽然在極短時間內全部啟航,加速下駛,衝過了江陰江面。日本僑民也都中止了一切活動,即時疏散。圖為泄密事件的發生使航行在長江上的大批日艦得以逃脫。〔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歷史圖片檔案》第二卷(2),第622頁〕

待中國海軍艦艇奉命到江陰江面攔截時,僅阻截了兩艘日本商船。蔣介石得知此情況後,急忙採取補救措施,但為時已晚。中方封鎖江陰要塞江面的軍事計劃就這樣落空了。這一切都表明,日方已事先得到了有關情報。南京政府隨即在內部開始排查「內鬼」。透過種種跡象,確認行政院秘書黃浚有重大嫌疑。圖為1937年8月11日,中國利用沉船阻塞長江航道。〔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

黃浚,字秋岳,早年留學日本。畢業回國後在北洋政府任職。北洋政府倒台後,在林森的關照下,進入國民政府。汪精衛任行政院長後,在外交上與日親近,黃浚因此被提任為機要秘書。黃浚之子黃晨,剛從日本留學回國,也在外交部任職。由於二人生活奢侈,入不敷出,遂被日本特務機關收買。圖為作為票友的黃浚(左二)與梅蘭芳(左四)等人的合影。〔薩蘇:《中國不會亡:杭日特工絕殺行動紀實》,第198頁〕

當時鼓樓的日本公使館是南京地區的日本間諜大本營。總領事須磨彌吉郎是當時有名的「中國通」,更是掛著外交官頭銜的老牌間諜。黃浚父子就是他的獵物。他派日本著名的女間諜南造百子潛入南京,以女色將黃浚父子拉下水。他們父子不斷靠出賣中國的軍事情報,換取大量錢財,圖為中日外交官在南京的合影,左起:張群、川越大使、須磨總領事。〔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歷史圖片檔案》第二卷(2),第625頁〕

軍委會外事組監視了黃浚的公館,並取得了其向日本遞送情報的證據,立即採取行動將黃家父子及其同夥全部逮捕。圖為1937年7月29日,江陰作戰沉沒的「寧海」號巡洋艦。〔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國人民杭日戰爭紀念館:《中國杭日戰爭圖鑑》上冊,第242頁〕

1937年8月26日晨,黃浚父子漢奸間諜窩案宣判處置,共18名漢奸在南京雨花台被處決。據報道,被處決的18人中唯有黃浚被砍頭,其他17人均被槍決。黃浚間諜案是抗戰爆發後告破的中日第一大間諜案。圖為《申報》關於黃浚案的報道。〔《申報》1937年8月28日〕

以上圖文選自《日本侵華圖志》第十三卷《情報與間諜活動》, 馬振犢 戚厚傑等編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本頭條號目的在於用老照片佐證歷史事實,並祈願中日永遠友好,再無戰爭之殘酷。歷史真相的複雜性不是用數字或照片能夠全部揭示的,期望讀者能夠獨立思考,理性看待歷史與現在。

《日本侵華圖志》共二十五卷,南京大學資深榮譽教授張憲文主編。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山東畫報出版社有限公司合作項目,併入選「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國家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項目庫 2014 年度入庫項目。

純分享世界歷史文化,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更多歷史文化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歷史文化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25326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