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永樂年間,奪位成功的明成祖朱棣在北京大規模營建城池、宮殿和園林,為遷都北京做準備。
這時,身邊的大臣便向朱棣建議,「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紫禁城之北乃玄武正位,應當有山。
但是,紫禁城之北太平了,根本看不到山的影子。朱棣因此萬般無奈。
皇帝的困難,便是臣子的機會。皇帝想要看到山,深谷也能變成山。
果不其然,當朱棣第二次到紫禁城之北視察時,這裡果然有了山,而且還有五座山峰。朱棣看後龍顏大悅,此山後被稱為「萬歲山」。
原來,這山是營造紫禁城的官員們命人挖掘紫禁城筒子河和太液、南海的泥土堆積而成的。
「萬歲山」雖然類似於「充氣娃娃」,有些名不副實,但這山名字取得響,也就有了頗高的知名度。
但是,不久,明政府為了防止元朝殘部圍困北京引起燃料短缺,便在景山堆起了煤,因此,該山又有了個名字,叫「煤山」。
同樣一座山,名字咋差別咋那麼大呢?!
「萬歲山」+「煤山」=「萬歲倒霉山」?!
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明思宗朱由檢就在該山東麓一株老槐樹上上吊自縊。
清軍入關後,為籠絡人心,清政府將此槐樹稱為「罪槐」,用鐵鏈鎖住,並規定大清皇帝,包括清室皇族成員路過此地,都要下馬步行,並將此山改名為景山。
要罪也要罪山啊!要鎖也要鎖山啊!
但清政府也不敢得罪「萬歲倒霉山」,因為它處在紫禁城的玄武正位。因此只能拿山上的槐樹做做樣子,況且明朝的皇帝,死一百個,大清也不會真心疼。
結果,民國13年,公元1924年,馮玉祥部占領了「萬歲倒霉山」,並架設大炮,將大清末代皇帝溥儀驅逐出了紫禁城。
大清皇帝也嘗到了「萬歲倒霉山」的滋味,還好,這次只是有些落魄和有失皇家尊嚴,沒鬧出人命。
這座山,就是現在的景山公園。
1978年2月,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夔中羽院士在觀察用遙感衛星拍攝的北京城照片底片時,竟然發現:
在故宮的北面,仿佛有一位閉目盤腿打坐的老人,而且老人周圍還有方方正正的鏡框。
夔中羽院士分析了大量拍攝資料,得出結論,景山公園原來是世界上最大的使用人工建築組成的人像:
壽皇殿是老人的頭部;景山山體則像老人盤坐的身體。
這到底是古代園林設計者的傑作,還是僅僅是一個巧合呢?至今尚無定論。大家就來投投票,說說自己的看法吧!請您投票,謝謝!
純分享世界歷史文化,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更多歷史文化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歷史文化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25060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