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這個「國父」到底叫的冤不冤,看完你就知道了?

孫中山這個「國父」叫的冤不冤,每個人有不同的看法,我們可以從下面一件小事來管中窺豹。

孫中山卸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後,根據其意願順利當上了鐵道部長,對建設中國的鐵路交通網提出了諸多設想,川藏鐵路即是其中之一。

孫中山曾指出「大西南鐵路建設不僅要考慮社會經濟及商業上的利益,而且要重視軍事防禦和國防後備等因素」,將鐵路建設不僅與發展商業相聯繫,而且也與邊疆危機緊密結合了起來,這和晚清注意西南邊疆國防也是一脈相承的。1912年4月,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後,就將主要精力投入到了中國的鐵路事業上,「欲以十年時間修建二十萬里之鐵路」。

1917年至1919年,孫編成了《實業計劃》,將四川至西藏的鐵路列為中國鐵路幹路網之中。其將中國鐵路建設分成六個部分,即中央、東南、東北、西北、高原五大鐵路系統。高原鐵路系統全線約長11000英里,在其構想中,孫首先為大西南交通建設擬訂了18條鐵路幹線,川藏鐵路屬於高原鐵路系統的第12線,分南、北二線。

孫對兩條線路的走向和長度進行了清楚的描述,其中南線(成都至門公)為:成都——雙流——新津——名山——雅州——天全——打箭爐——理塘——巴塘——門公(今芒康),全長約400英里;北線(拉薩至成都)為:拉薩——墨竹工卡——江達——拉里——洛龍宗——察木多——巴塘——巴戎——甘孜——倍田——望安——灌縣——郫縣——成都,全長約1000英里。與以往設計方案不同的是孫中山將西南鐵路系統納入到全國交通計劃之中,這種通盤考慮、均衡發展的鐵路建設思想不論是在當時,還是對今天川藏鐵路的規劃和修建,都有重要的啟示。

孫中山認為在計劃具體實施以前「必當再經專門調查,科學實驗之審定,乃可從事」,並強調:「所舉之計劃,當有種種之變更改良」,告誡「讀者幸毋以此書為不易之論」。此時孫中山早已卸任大總統,還能為中國實業發展,出一份力,實在難能可貴!

純分享世界歷史文化,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更多歷史文化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歷史文化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24956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