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就有世界地圖,為啥大清道光帝卻連英吉利在哪都不知道?

明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非常強大的王朝,儘管因為天災人禍大明朝亡於滿清,但不可否認明朝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朝代。

大明的偉大之處不僅僅是它的富庶,大明時期世界一半的白銀都流向了中國;

大明的偉大不僅僅是它的強大,它不僅趕跑了強大的蒙古人並造就了萬國來朝的盛世;

大明的偉大還在於它的兼容並包及與世界的同步,因為明朝滅亡後中國開始與世界脫軌。

脫軌到什麼程度?脫軌到兩個王朝對世界的認知居然就像兩個時代,明朝已經知道了剛發現的南美洲,而幾百年年後的滿清居然對世界一無所知。

明朝時期,中國人對世界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明成祖時期,明朝已經臨摹出來自阿拉伯人的世界地圖,這份地方現在藏於北京歷史博物館,由漢語、阿拉伯語以及少量蒙古語寫成,更為牛逼的是大明的艦隊已經到達了南洋、印度以及非洲東部等地方,比歐洲大航海時代的哥倫布、達伽馬還要早。而幾百年後的清朝連南洋都沒去過幾次,甚至沒有海盜對中國以外世界認識的多。

萬曆時期,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華,並在大明繪製出了「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引發了李之藻、徐光啟等開明人士的極大熱情,地圓說、五大洲觀念、經緯度的概念和測量方法以及地理大發現的新成果等被引入了中國。

蘇木,是明代前期對巴西的舊稱。明萬曆年間繪製的《坤輿萬國全圖》中,伯西爾取代了蘇木成為巴西的代稱。《坤輿萬國全圖》中對南美洲的風土人情、人文地貌有了比較詳細的描述。在明朝甚至以前的時期里中國人就已經了解包括南美洲在內的許多地方。

明朝時,中國人已經知道了佛郎機、尼德蘭、英吉利等國家的位置,並對這些國家有了一定的認識

明朝的地理學家們編制的《輿地圖》、《山海輿地全圖》等地理著作,借鑑了《坤輿萬國全圖》,具有濃濃的中西合璧味道。事實上,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也借鑑了很多中國的地理髮現成果,因為中國人的很多地理髮現是非常獨到的,比如中國人對非洲東部的地理髮現填補了利瑪竇對這一地模糊的認識和猜想。後來《坤輿萬國全圖》傳到了朝鮮和日本。

但讓人不解的是,200多年後的清朝對世界的認知可以說到了無知的程度。因為法國和佛郎機諧音,滿清居然分不清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國,可憐的葡萄牙人來華幾百年只能按照地名成為了「澳門夷」,有時候乾脆這些歐洲人都被稱為了「西洋澳夷」。「最讓人無語的是,1842年鴉片戰爭打了兩年,道光皇帝居然反覆追問大臣:英吉利在哪?女王是婚配?與俄國是否接壤?與新疆有無陸路可通等等,簡直到了可笑的程度。

純分享世界歷史文化,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更多歷史文化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歷史文化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24806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