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前二百年的中英軍事衝突,賠款的,是英國!

很多人學歷史都不喜歡晚清這一段,問為什麼。答曰:此乃中華之恥辱史也,一場場失利與戰敗,一次次割地與賠款,一次次看到人氣憤滿懷,怒其不爭,像極了大國足球,每次抱以巨大期望,收穫的卻是滿滿的失望!

大清朝經過所謂「康乾盛世」,進入了「嘉道中衰」,道光朝的鴉片戰爭更是將表面依舊強大的清王朝打回了原形:紙老虎一隻。儘管清軍抵抗也算英勇,無奈中英兩國實力差距巨大,最後的結局還是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在鴉片戰爭之前二百多年,中英之間也曾有過一次軍事衝突,但是結局卻大不相同。

自從馬可波羅的遊記暢銷歐洲以後,幾百年間,貧瘠的歐洲各國開始對傳說中遍地是黃金和牛奶的中國,發生了巨大興趣。黑死病、無休止的戰亂已經讓歐洲人厭惡了歐羅巴大地,他們急需尋找海外市場和殖民地來發展自身。大航海運動應運而生,最初是葡萄牙,然後西班牙、荷蘭,西方人飽含熱情一次次探索跟遙遠東方帝國的交往。

還處在都鐸王朝治下的英吉利人也不甘寂寞,投入了這股東方淘金的大潮之中。1576年,以海盜馬丁為首的英國商人試圖通過西伯利亞探索尋找通往中國的陸上航道,最終以失敗告終。七年之後,英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派遣心腹帶著她寫給中國萬曆皇帝的親筆信,前往中國。女王在信中提到,希望中國皇帝能寬待英國臣民,並給予貿易方面特權。但是送信人卻在半路被葡萄牙人抓獲,並扣留在了印度。不甘失敗的伊莉莎白女王再次寫信,於1596年派遣使者前往中國,然而使者在半路上遭遇不幸,信件還是沒能送到。

接下來的斯圖亞特王朝國王詹姆士一世,應國內商人開通對華貿易渠道的要求,再次寫信給中國皇帝,可是天不遂人願,此事仍中途作罷。

中國市場有巨大的經濟利益誘導,註定了英國人不可能輕易放棄。1620年,英國商船育尼康號在澳門附近被風浪所毀,這也是來華的第一艘英國船隻。

1635年12月,英王查理一世(如圖)派遣約翰·威德爾船長來華,命其帶領六艘船組成的船隊尋求對華貿易。當時葡萄牙人正在跟荷蘭人為了在華經濟利益之事,爭鬥十分激烈。對英國人的到來,葡萄牙人是存有戒心的,他們不希望英國人染指在華貿易,從他們這裡分得一杯羹。

1637年6月,也就是明崇禎十年五月,英國船隊抵達澳門附近停泊。葡萄牙駐澳門總督派船告誡英國人不要繼續向前。經過交涉,澳門的葡萄牙人拒絕給英國人提供對華聯繫的中介,無奈,英國船隊只好將船開到潭仔。在那裡,一名中國官員帶著隨從來到船上,聽取了英國人的要求,答應把他們的意思轉達廣州官員。

7月底,英國船隊沿著廣州方向航行,這引起了明朝方面的警覺。英船到達南頭寨,守衛的明軍施放火銃,打死了幾個英國人,英船隻好退卻到了南灣。8月8日,英國人又來到虎門亞娘鞋停泊,守衛虎門炮台的明軍鳴炮示警,威德爾船長下令英國船隊炮轟虎門,因為英國軍艦炮火凌厲,虎門炮台失守,英國人攻上炮台,搬走了一些明軍留下的大炮到船上。

此次衝突之後,明朝方面派出通事李葉榮來與英國人接觸。

李葉榮警告英國人即刻離開虎門,當李葉榮第二次前來交涉時,他警告英國人,如果再不離開,就將實施軍事行動了。9月10日,明軍對拒絕離開的英國船隊發動火攻,卻因風向不順沒有燒到英船,英船發現後快速逃脫。為了報復,威德爾帶領他的船隊在虎門附近燒毀三艘中國帆船,同時還焚毀了一個市鎮,搶走了三十多頭豬。

9月21日,英軍再次攻占並燒毀了虎門的亞娘鞋炮台。之後,英國人得知大規模的明朝船隊正在調集趕來,擔心寡不敵眾,於是舉起白旗跟明軍喊話,表示開船回國,永不再來。

不久,中英在白沙海面發生衝突,雙方互有死傷。明朝方面扣押了在廣州的英國商人,威德爾為了救回英國商人,轉求葡萄牙人代為轉圜。經過斡旋,英國人在10月9日跟明朝方面談判,威德爾在保證永不再來中國海岸的保證書上簽字。

之後,11月22日,在廣州的英商答應了中國的要求,賠償了白銀兩千八百兩,作為英船隊之前燒殺搶掠給中國造成損失的謝罪。隨後,囚禁在廣州的英國商人被明朝釋放回到澳門。

11月30日,英國人又在澳門簽訂了一份正式的保證書,保證遵守中國法律,如果有違反,願意接受明朝官方的任意懲罰。1638年1月10日,英國人最終登船回國,終明朝之世,他們兌現了承諾,再也沒有來過。

在明朝方面軍事和外交談判的雙重努力之下,英國人心服口服的離開了。事件的當事人,英國人芒迪,在他的日記中記載了中國的優點。他感嘆中國古老、廣大、富饒、健康,人文和政府形式是世界上任何一個政府都無可比較的。想想清朝「康乾盛世」之時,馬嘎爾尼使團對當時中國的評價,差距明顯。所謂盛世之中的清朝,在外人眼中還不如即將滅亡的明王朝,這本身也是很值得玩味的事情。

明朝在崇禎末世之時,應對此次英國人「虎門事件」,主旨是允許貿易,但是不可威脅中國海防和安寧。整個事件處理中,明朝不卑不亢,有禮有節,保持了國格,還讓英國人賠款,比之兩百年之後的清朝,真可謂高下立判!

純分享世界歷史文化,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更多歷史文化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歷史文化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24767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