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客家人這個群體,一個重要特徵就是遍布海內外,特別是在海外的人數,已經蔚為大觀。根據1985年前後刊登在國內外報刊上的有關海外客家人口統計數目,客家人當時就已經占到了海外華人的六分之一。
客家俗語說:「情願在外討飯吃,也不願在家掌灶爐。」客家男子年齡稍長,就會有出門創業的念頭。這是有著歷史淵源的,其中一個重要的淵源,就是發生在清朝咸豐同治年間,廣東土著居民與客家人爆發的一場曠日持久的民間大械鬥。
大家知道,客家人是歷史上從中原遷居南方的,到了清代咸豐同治年間,由於土地有限,移民眾多,加上人口增長奇快,客家人的生存環境再度惡化,開始向當地土人租種田地。由於客家人到地方後比較勤奮,大量租用當地人的土地,形成了一定的威脅。更要命的是,過去科舉都是有指標名額的,客家人還占用了當地人很多指標。
在這種情況下,土客之間的矛盾一觸即發。隨後,導火索果真來了。
1854年,廣東天地會紅巾軍起兵,圍撲鶴山、恩平等縣。當地的官吏招募客家鄉勇應戰。隨後兩廣總督葉名琛下令鶴山縣令率客家鄉勇追剿殘匪,紅巾軍領袖多是當地土著,得知這個消息十分害怕,便散布流言說:客家人想藉助官方的勢力剷平土著。當地人一聽,急了,於是乘勢協助紅巾軍殺掠客家人,客家人也予以報復,土客之間爆發了大規模的械鬥,並且迅速蔓延。
這場持續了14年之久,毀壞數千村,死傷50萬的爭鬥,最終由官府出面調解,發給成人每人8兩銀子,未成年人每人4兩,讓他們到別的地方開墾。於是,一部分客家人遷到粵西諸州,一部分渡過瓊州海峽,到了海南島,一部分進入廣西各地。
另外,廣東 「西路土客械鬥」後,有一大批逃難客家人或自駕帆船、或作為被擄掠的「契約華工」,前往東南亞、澳洲及南北美,形成了奔赴海外的潮流,也奠定了海外客家人群體的基礎。
受到先人的影響,百餘年來,客家人「出洋過番」長盛不衰,至今方興未艾。
純分享世界歷史文化,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更多歷史文化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歷史文化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23951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