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國消失了2000年,後再次出現,在一個「死地」重新復活

十九世紀下半夜,猶太人中興起了一股復國浪潮。狂熱的復國主義者們奔赴全球,希望挑選一塊合適的地盤,作為自己的復國之所。南美、非洲,甚至中國的東北,都曾列入他們的考慮範圍,但又因各種原因放棄。到最後,猶太人選中的,依然是古以色列的舊地——位於西亞裂谷的迦南地區。

老實說,這並非一個上佳之選。雖然從感情角度來說,重返故土合情合理,但就現實而言,迦南,實在不是猶太復國的好地方。

第一,迦南氣候環境比較惡劣,高溫缺水,土地的荒漠化程度十分之高,可開發程度嚴重受限;

第二迦南板塊體量不大,且呈南北狹長走向,東西兩邊分別是敘利亞沙漠和東地中海,戰略拓展的空間嚴重不足

第三,也是最關鍵的是,艱難位於中東伊斯蘭世界的腹心地帶,放眼四望,四周幾乎全是伊斯蘭國家,甚至迦南本身,就是阿拉伯人棲身千年之久的傳統聚居區之一(巴勒斯坦)。而且迦南又位於新月沃地這個阿拉伯世界的中樞,是北非——西亞這兩個伊斯蘭文明核心板塊的路上連接要津,也是西亞通向東地中海的戰略要道!

伊斯蘭文明本來就有封閉排外的傳統。作為異教徒的猶太人,居然跑到伊斯蘭的心臟處建國,這簡直是擺明了要與整個伊斯蘭世界為敵!

而事情的發展也印證了這種推論。以色列建國後,伊斯蘭世界對它發起了瘋狂圍剿。數十年內,以色列與伊斯蘭之間爆發了足足五次中東戰爭。時至今日,雖然伊斯蘭各國因為力有不逮和內部分裂,不得不接受與以色列共處的現實,不過它們消滅以色列的終極戰略目標,卻從未有過任何改變。

這對以色列當然是莫大的威脅。其實對於迦南的惡劣自然環境和艱難地緣政治格局,猶太人其實也一早就心知肚明。故而才會在當初奔赴全球,四處挑選合適的建國之所。只不過挑了一大圈,猶太人依然還是選擇了迦南故地這塊絕境。以色列之所以會這樣,除了所謂的故土情結,更主要還是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首先是別無他選的情非得已:

猶太復國運動興盛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當時的世界正處於帝國時代,全球被歐美列強瓜分殆盡。

跟列強正面爭奪,猶太人當然不是對手,所以列強本土首先就被排除。

而加拿大、澳大利亞這些地廣人稀的新開發地區,雖然適合猶太人這種小型族群,可惜當地居民與列強一脈相承、都是歐系後裔,跟他們搶地盤,同樣會觸怒列強。

至於印度這些地方,雖然「血統」不純,不過確實列強經營的重點,自然也不會允許猶太人染指。

如此這般的掐指一算,亞非拉地區中還能給猶太人的,也就只有那些列強利益關聯不大,控制力度不高的邊緣地區了。

但哪怕是這些地方,也不是猶太人都能去的:

首先說南美。南美地理環境頗佳,有很多可做建國的好地。而且南美政治比較獨立,昔日宗主——西班牙、葡萄牙也已沉淪已久,此處復國,看上去不會受到列強的太大刁難。

但猶太人卻無法在這裡立足,且不說南美還有巴西、阿根廷這樣實力尚可的地區大國,更重要的是,在南美復國,會危害到美國的利益!

在上一節《地緣政治:猶太人為何在美國不受歧視》中,雲石君曾經分析過,美國是猶太復國的根據地與最大支持。而拉美一向被美國視作自家後院。雖然美國作為一個典型資本型帝國的特點,決定了它沒有興趣對拉美進行直接的殖民統治,不過藉助經濟的手段,美國已經實現了對拉美的事實控制。

猶太人在拉美復國,不可避免的會威脅到美國的利益——這倒不是說美國擔心猶太人坐大後會反過來威脅自己。而是,猶太人在拉美復國,不可避免的會引發強烈的地緣政治格局動盪。而作為猶太復國的根據地和主要資源提供方,美國將因此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要是它支持和縱容猶太人,那必將激化其與拉美國家的政治矛盾。何況拉美是美國重要的原料供應方和商品輸出地,任由著猶太人在那裡煽風點火,美國必將被其拖累。

美國是猶太復國的最大支撐,所以猶太人絕不可以危及美國國家利益,南美自然被排除。

而拉美之外,黑非洲看上去也還行。黑非洲雖已全成為殖民地,不過非常貧窮,列強在那裡的實力相對有限,用一些利益交換,使列強答應讓出一塊地盤給猶太人富國用,還是很有可行性的。

但猶太人卻看不上黑非洲。畢竟他們也要考慮復國後的國家前途。黑非洲開發程度太低,且遠離文明核心區,這意味著猶太人如果在此復國,很難在經濟上獲得周邊的相應支持。

猶太人只是個百萬人口級別的小民族,復國後無法像歐美列強那般,形成一套完整的國內工業體系。所以要想為國家謀一個好的未來,有必要融入一個發達的經濟圈——而這是黑非洲所無法給予的。在這裡,猶太人很難接受歐美發達文明的輻射。

當然,中國的東北也是猶太人的目標之一。東北的板塊地緣結構比較獨立,有利於發展工農業,而且中國雖早就將東北納入版圖,不過直到十九世紀末,仍沒有大規模開發,再加上當時的中國貧弱不堪,無力維持自家主權,所以在那裡建國,也似乎可為一選。

但東北也有個致命缺陷:地緣格局太差。除開中國,俄羅斯與日本也對這塊寶地覬覦多時。俄日在當時都屬強國之列,絕非猶太人可以匹敵。而即便是中國,雖然當時十分貧弱,但畢竟是世界一流的地緣大國,一旦復甦,其所釋放的潛力,絕非百萬人口級別的猶太人比的了的。鑒於此,一旦將復國地址選在中國東北,那就意味著這個新以色列將陷入俄、日、中三強的包夾之中。猶太一個小型民族,哪頂得住這種局面?因此反覆權衡,最終也只能放棄。

選來選取,最後在猶太人看來相對最不壞的,就只有自己2000年前的故土——迦南。

選擇在迦南復國,首先可以充分利用故土情結,喚醒全球猶太人的復國意識。

其次,迦南雖然地處西亞,但卻直面東地中海,這意味著新成立的以色列國可以較為便捷的承受歐洲發達文明的輻射,融入歐洲文明圈,這對國家的發展和未來是很有好處的。

但是,如果僅就與此,還不足以讓猶太人選擇重回舊地。畢竟迦南的壞處也太明顯:除了乾旱少雨,地域狹窄、缺乏拓展空間外,更重要的是,一旦選擇迦南,就將不可避免的成為整個中東伊斯蘭世界的共同敵人。

近代的伊斯蘭雖然已沒落到了極致,但畢竟規模擺在那裡,猶太人不過百萬之眾,論人口規模連伊斯蘭的一成都遠遠不到。在這裡復國,這怎麼看都是自尋死路!

可即便如此,猶太人依然義無反顧的選擇了這裡。這又是為什麼呢?答案是:這個表面上的死地,恰恰是新以色列得以長久維持的唯一生機!

純分享世界歷史文化,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更多歷史文化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歷史文化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23855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