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6年至1958年間,美國在馬紹爾群島進行了67次核武器試驗。

馬紹爾群島上的核武器實驗。圖片來源:網絡
60多年前,美國曾在馬紹爾群島(Marshall Islands)投下數十顆核彈。時至今日,這個小島國的居民們仍舊無法返回自己的家園。
哥倫比亞大學近日在《美國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發表的研究稱,馬紹爾群島的核輻射水平仍舊接近人類居住安全水平的兩倍。
1946年至1958年間,美國在馬紹爾群島進行了67次核武器試驗。馬紹爾群島是太平洋中的一串環狀珊瑚島,這個國家只有5.2萬人口。
美國最著名的一次核武器試驗「致命一擊」(Bravo shot)就是1954年在比基尼環礁(Bikini Atoll)上進行的。這次試爆的當量是廣島原子彈的1000倍。當地居民不得不遷居其它地方,這裡至今無人居住。
研究者發現,比基尼環礁上的放射性物質每年會產生184毫雷姆(millirems)的輻射量。這一數值幾乎是美國與馬紹爾群島制定的安全標準(100毫雷姆)的兩倍。有些地區的年輻射量甚至高達驚人的639毫雷姆。
據《科學新聞》(Science News)報道,科學家曾預測比基尼環礁的年放射水平將會降低至每年16毫雷姆,這意味著此地輻射持續時間比想像的更長。
不過馬紹爾人仍舊有一絲希望,除比基尼島礁外,其它五個島的放射量都低於每年100毫雷姆的安全標準。
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可能幫助很多移居他處的馬紹爾人為重返家園做好準備。目前,這個國家近乎一半的人口都住在首都馬朱羅(Majuro)主城區。由於不斷上升的海平線有可能會淹沒整個群島的風險,馬紹爾正變得越來越擁擠。
美國核試驗仍舊是馬紹爾人心中不可磨滅的記憶,官員們也在為世界核裁減不斷奮鬥。今年3月,馬紹爾群島共和國象徵性地起訴了英國、印度和巴基斯坦,敦促這些國家消除核武器庫。
與此同時,馬紹爾移民及其後代也在美國找到歸宿,尤其是火奴魯魯(Honolulu)和堪薩斯斯普林代爾( Springdale)的馬紹爾人社區正在發展壯大。
科學家們表示,還需要進行更多測試來確定各島的食物和水源是否適合安全宜居。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