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的日本和中國曾經戰爭不斷,從中日甲午戰爭開始,日本就對中國開始了侵略擴張的行為,所以曾經的中日甲午戰爭是中國人難以忘卻的恥辱,然而從甲午戰爭往前溯300年,中國和日本也進行過一場大規模的戰爭,這次戰爭則絕對是中國的榮耀,以至於之後的近300年中,日本人再也不敢小視中原。
中日之間的這次戰役就是著名的萬曆三大征之一的萬曆朝鮮戰爭,又稱萬曆朝鮮之役,朝鮮半島上稱之為壬辰衛國戰爭,日本稱之為文祿・慶長之役。在這場戰役中,日本軍隊死傷無數,陸軍海軍都被打得慘敗而歸,日本歷史上最牛的人物豐臣秀吉也死翹翹了,他建立的政治勢力也土崩瓦解。
這次戰爭開始於1592年,前後持續七年,戰爭的發起者就是豐臣秀吉,他在完成對國內的統一後出兵侵略朝鮮,意欲將其作為侵吞中國的前哨。
在借道朝鮮進攻明朝前,豐臣秀吉曾致國書於朝鮮國王,其言辭之傲慢,野心之膨脹,態度之霸道,實為古今中外外交史上所罕見,其書云:
「日本豐臣秀吉,謹答朝鮮國王足下……秀吉披堅執銳,西討東伐,以數年之間,而定六十餘國……夫人之居世,自古不滿百歲,安能鬱郁久居此乎?吾欲假道貴國,超越山海,直入於明,使其四百州盡化我俗,以施王政於億萬斯年……秀吉入明之日,其率士卒,會軍營,以為我前導。 」
豐臣秀吉下的國書的意思很明確,就是我要從你國土上去打大明朝,我去的時候你要準備好東西,整理好兵馬給我用,並且你還可以給我當先鋒。
如此狂徒口出這般狂言,當然讓人覺得可笑。朝鮮也知道豐臣秀吉所說的借道之辭,實際上也是想把朝鮮吞併掉,而狂徒秀吉還一點都不把朝鮮放在眼裡,甚至只消一封國書就想讓朝鮮稱臣獻土歸降,好在高麗人並沒有被嚇倒,因為他們一直受明朝恩惠,與明朝有直接的藩屬關係,於是拒絕了豐臣秀吉的無理要求。
被朝鮮人拒絕後,豐臣秀吉大怒,1592年4月,豐臣秀吉派遣16萬人的大軍侵略朝鮮,文祿之戰因而揭開序幕。由於明朝一直幫助朝鮮維護國家安定,朝鮮人已經「人不知兵二百餘年」,而且當時的朝鮮國王李昖重文輕武,武備廢弛,軍事能力相對日本很是弱小,於是日軍在戰爭初期處於絕對優勢,朝鮮國土上最重要的幾個城市如漢城、開城等相繼陷落,後來包括國都平壤也被日本人攻下,一個多月的時間便幾乎占領了朝鮮全境。
朝鮮國王李昖由南向北一路奔逃,流亡至中朝邊境的義州,當時朝鮮全國八道已失,僅剩平安道以北,靠近遼東半島義州一帶尚未為日軍所陷,李昖知道若沒有明朝的幫助,根本沒有可能光復朝鮮,於是開始全力向宗主國明朝求援。
為什麼朝鮮在這個時候才開始正式求援呢?原來開始的時候朝鮮認為日本與朝鮮遠隔大海,傾全國之力前來征伐的可能性太小,所以日本豐臣秀吉雖然下了挑戰的國書,但李昖並不相信其真的會前來,等其到來之後,又想以自己的力量將其擊敗,結果根本不是人家的對手,所以直到這時才開始向明朝正式求援。但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朝鮮雖然是明朝的藩屬國,卻對明朝大軍前來不太放心,所以疑慮重重顧這顧那,貽誤了明朝援軍前來狙擊日軍的時間。
而在這時的明朝首都北京紫禁城,朝鮮派來的使臣是一撥又一撥,他們數日內一次次向神宗皇帝朱翊鈞帶來了請求出兵援朝的懇求,甚至分別去遊說文武百官,還表示願意內附於明朝,成為明朝的一個府州也行,只求明朝能儘快出兵打跑日本。
神宗皇帝不想趁人之危,藩邦有難,宗主豈會袖手旁觀?於是神宗皇帝立即調兵遣將,派出4萬大軍前去救援朝鮮,以遼東總兵李如松為提督,兵部右侍郎宋應昌為經略,大軍向著朝鮮進發,去迎擊日本人。
而在這個時候的朝鮮,國土已經全部淪陷,朝鮮國王宣祖李昖已渡過鴨綠江,居住在大明領土遼東半島的寬奠堡上,受到明廷的保護。因為他已經徹底失去了國家。
已經占領一國得到大勝日本人此時也十分囂張,他們在朝鮮國土上收降士卒擴充實力,又燒殺搶掠姦淫婦女,就在朝鮮人苦不堪言之時,明朝派來的大軍已經雄赳赳氣昂昂渡過鴨綠江來拯救高麗人民了。
明朝軍隊馬不停蹄,在朝鮮奮力打擊日軍,迅速收復了平壤等地,日軍損失慘重,戰事受到嚴重挫敗,且兵力和糧草都不濟,一籌末展之下,豐臣秀吉只得和明朝議和,想借議和的手段恢復軍力,於是在1595年,第一階段戰爭結束。
後來雙方議和未成,因為大明王朝想冊封豐臣秀吉為藩王,而豐臣秀吉野心勃勃怎麼會滿意?而且這個時候他已經準備好了進攻朝鮮的力量,所以隨機再次遣兵14萬入侵朝鮮,第二次戰爭開始。
這一次明朝派援軍約8萬人入朝,由麻貴為總兵去消滅日軍,於是日軍的攻勢再度受阻,被迫死守于海岸各城堡,再也沒有大的作為,但因為明軍想攻下城堡也不容易,所以雙方很長時間內都處於相持階段。
這樣的戰局讓豐臣秀吉十分惱怒卻又無奈,不久後他就死翹翹了,這一狂徒死後,日本軍隊也就沒有了主心骨,這時中朝方面又開始全力進攻日軍,日軍難以抵敵就想撤退,而明朝軍隊和朝鮮軍隊對撤退的日軍進行了圍追堵截,殲滅了大量日軍,只有少數回到日本,但這些殘兵敗將帶回去了幾乎全軍覆沒的恐怖消息,致使日本人再也不敢小視中原。其後的300年中,日本都沒敢再次侵略朝鮮和中國。
之後的很長時間,朝鮮也曾經銘記明朝的相助之恩,其李朝肅宗曾言:「神宗皇帝於我國,有萬世不忘之功矣。當壬辰板蕩之日,苟非神宗皇帝動天下之兵,則我邦其何以再造而得有今日乎?」
豐臣秀吉死後,豐臣家內部出現文治派與武功派的內部鬥爭。此事遭到五大老之一德川家康的利用和打擊,終以德川家康的大獲全勝而結束,之后豐臣家族漸被其踢出了歷史舞台,而德川家康開創了江戶幕府時代。
純分享世界歷史文化,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更多歷史文化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歷史文化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22838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