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羅是戰國時期有名的少年政治家,自幼便是聰慧過人,年紀輕輕就在呂不韋門下謀得一席之地。有志不在年高這句話用在甘羅的身上無疑是最合適不過了。他少年得志年,僅十二歲就坐上了了秦國丞相的位子,到達了旁人嘔心瀝血一輩子都不能達到的高度。
甘羅的爺爺甘茂是秦國名臣,是秦朝著名的將領。當初推薦甘茂進入秦朝的是張儀,能夠獲得張儀的認可,甘茂就絕非常人。甘羅作為甘茂的孫子,起點就比常人高了一大截,相當於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甘羅的成名是有原因的,他投靠了呂不韋後,才有了機會施展才華,這就是所謂的名人效應了。呂不韋是秦國宰相,把持著秦國的朝政,在秦國也是響噹噹的人物。想要獲得成功,投靠呂不韋無疑是一條捷徑。投在呂不韋的門下,勢必會擁有者常人所不擁有的機會,這絕對是最好的工作資歷。甘羅是一個善於抓住機會的人,成功的握住了呂不韋給的絕佳機會。燕國派遣太子丹到秦國為人質,而秦國需要派遣一個人到燕國當丞相。
當時丞相的人選已經內定為張唐了,可是去燕國要路過趙國,而張唐和趙國有仇,張唐害怕自己到不了燕國,就命喪趙國了,就一直推遲著不去。甘羅為了幫呂不韋解決麻煩,就主動去當說客,張唐擔心不去呂不韋會要他的命,可是去了趙國又是個大隱患,這走和不走都是死可嚇壞了張唐。他希望甘羅能夠幫他找到一個解決方法,張唐來求甘羅正和了甘羅的意,就主動說,你去燕國當丞相,我可以去趙國幫你掃清障礙。張唐一聽自然是十分高興了,對甘羅是千恩萬謝,而呂不韋聽說甘羅願意前往就把甘羅推薦給了秦皇,秦皇召見了甘羅派甘羅去了趙國。
甘羅代表秦國去了趙國,甘羅對趙王說,燕國派太子丹來我國,我們秦國派張唐去秦國做丞相,燕秦兩國結為友好就是想要瓜分趙國,如果趙國願意和秦國合作,可以拿五座城池來表達誠意,我可以回去向秦王轉達你們的誠意。趙國一聽就害怕了,被甘羅忽悠的交出了五座城池給甘羅,讓甘羅帶回了秦國。後來秦國送回太子丹,趙國果斷的出兵拿下了燕國三十座城池,為了表達對秦國的謝意,趙國獻出了其中的十一座城池作為感謝給了秦國。
甘羅憑藉三寸不爛之舌,不費一兵一卒的情況下,成功的獲得了十六座城池。甘羅出色的完成了出使任務,還帶回來五座城池的所有權,回來後就獲得了秦始皇的召見,為了獎勵甘羅,秦王把甘茂的田地和宅院賜給了甘羅,並且讓甘羅出任丞相一職。在戰國那個混亂不堪的時代,甘羅絕對算是一個合格的謀士。甘羅用他的謀略,在戰國謀得獲得了一席之地,無論是膽量還是智慧,都遠超同齡人甚至是成年人都不如他。
純分享世界歷史文化,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更多歷史文化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歷史文化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