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以西30公里的驪山北麓,臨潼縣城東5公里,南依驪山,北臨渭水,高大的封冢獨顯出王者之氣。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而秦始皇陵則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陵園,也是最大的皇帝陵,規模巨大、陪葬物豐富,居歷代帝王陵之首。
「秦皇掃六合,虎勢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秦始皇,叱吒風雲的曠世君主,不僅為後人留下千秋偉業,還留有這座神秘莫測的皇家陵園。秦始皇把他生前的榮華富貴全部帶入地下,不知多少珍寶埋藏其中。據史書記載,秦始皇嬴政即位次年開始修陵園,到公元前208年完工,歷時39年,陵墓設計者是當時丞相李斯,由大將軍章邯監工,徵集72萬人力,動用修陵人數最多時近於80萬,相當於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數的8倍。
按照秦始皇死後照樣享受榮華富貴的原則,陵園仿照秦國都城咸陽布局建造,大體呈回字形,陵墓周圍築有內外兩重城垣。陵園總面積為56平方公里,陵上封土原高約115米,現仍高達76米,陵園內有內外兩重城垣,墓葬區在南,寢殿和便殿建築群在北。秦始皇陵地下宮殿是陵墓建築的核心部分,就位於封土堆之下。1974年以來在陵園東1.5公里處發現從葬兵馬俑坑三處, 出土陶俑、戰車、實物兵器等萬件文物,1980年在陵園西側出土青銅鑄大型車馬2乘。
秦始皇陵本身,至今還沒有考古發掘,該不該驚醒地下的君王還在被爭議,發掘和保護的科學技術還在被探討,所以,除了風水師以外,遊人來此多是祭祖和祈福的。
驪山以它特有的溫泉和風景而聞名於世,西周末年的周幽王與愛妾褒姒曾在這裡演出了一場烽火戲諸侯的歷史悲劇,從而葬送了西周王朝。而秦始皇卻不知他親自選擇的墓地,死後不久則葬送了他的萬世基業。秦始皇為什麼生前特別迷戀驪山這塊風水寶地呢,古人把墓地的選擇看作是一件造福於子孫後代的大事,尤其象秦始皇這個企圖傳之於萬世的封建帝王自然對墓地的位置更加重視,他之所以要安葬在驪山之陰,據北魏時期的酈道元解釋:"秦始皇大興厚葬,營建冢壙於驪戎之山,一名藍田,其陰多金,其陽多美玉,始皇貪其美名,因而葬焉 ",酈道元的觀點受到學術界多數學者的肯定,不過在筆者看來秦始皇陵選在驪山之陰一是取決於當時的禮制,二是受"依山造陵"傳統觀念的影響,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興起了依山造陵的觀念,後來人們選擇墓地又特別重視依山傍水的地理環境,"立冢安墳,須籍來山去水 " ,依山傍水被古人視作最佳風水寶地,至於這個觀念始於何時,無從考起,應該說,從表面上看,秦始皇陵是"依山傍水"造陵的典範,秦始皇陵園南依驪山,北臨渭水,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實。然而在地理風水師眼中看來,秦始皇陵在龍法砂法上:陵後之驪山並無來龍,且驪山雖有環抱之勢,而皇陵左右卻無青龍白虎環抱之情,這是風水上的一大忌諱。在水法上:雖然在秦始皇陵的東側也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魚池水,按《水經注》記載:"水出驪山東北,本導源北流,後秦始皇葬于山北,水過而曲行,東注北轉,始皇造陵取土,其地於深,水積成池,謂之魚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經始皇冢北 ",可見魚池水原來是出自驪山東北,水由南向北流,後來修建秦始皇陵時,在陵園西南側修築了一條東西向的大壩,壩長1000餘米,一般寬40多米,最寬處達70餘米,殘高2至8米,它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五嶺遺址,正是這條大壩將原來出自驪山東北的魚池水改為西北流,繞秦始皇陵東北而過。此外,在陵園東側,在川流不息的溫泉水經過,據《水經注》記載:"在魚池水西南有溫泉水,世以療疾" 三秦記曰:"酈山西北有溫泉 ",可見當年的溫泉與西北的魚池水相對應。然而,地理風水最講究的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因此人工風水只能讓位於自然風水。從地圖上看,秦始皇陵稍遠一點的渭河在地理風水水法上是一個大的反弓水,而且還略有牽牛水的形勢。也就是說,此地方圓十里之內,真正有大地是在渭河之北,所向即是驪山,並非在渭河之南的秦陵地這方,因為渭河的玉帶水所圍的是渭河的北邊,秦始皇墓是受箭射之地,這又是秦陵犯了風水水法上的大忌。在做法上:秦陵大興土工,將穴場挖空作墓,完全破壞了穴場的天然地質結構,也就是破壞了穴中天地陰陽之氣交媾的自然規律,這又是風水作法上的一大忌諱。同時,最為愚蠢的是:秦始皇將掏空山體的心土用來堆成金字塔形的大土堆,至使本來就無砂水環抱的的墓穴孤兀突出,招至八風吹搖。
由此不難發現秦始皇陵的風水特點是:後無來龍,左右砂形不顧,渭河水反,墓穴孤露受寒。這不正是應了秦王朝在秦始皇葬後不久就四面楚歌,二世四年(前206年)即敗的歷史事實嗎?可見地理不虛也。更何況還有近80萬的累累白骨的悽慘咒詛,是以此墓即或有地理,也無天理也。更何況地理天理俱喪乎! 駱氏命理V信:luodashi5233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這首詩是李白描述營造驪山墓工程的浩大氣勢。秦始皇在13歲剛登上國王寶座時,陵園營建工程就開始了。至死也未完成。陵寢的工程之浩大、用工人數之多、持續時間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持續的大興土木,勞民傷財,怨聲載道,也許促成了秦朝的急速滅亡。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當中,古代的城市布局、建築選址,尤其是帝王陵寢的修建,必須嚴格按照風水布局建造。而中國歷史第一座帝王陵,秦始皇陵在修建之初就嚴格講求風水以保萬世基業,然而秦王朝卻存在了短短了數十年,這引起人們對秦始皇陵風水的質疑。
秦始皇的陵墓,孤零零的最大的一個土堆的金字塔在關中大地上,氣勢非常雄偉,頭枕驪山、腳蹬渭,南面是秦嶺右邊是北山。它在關中平原是東西向,浩浩蕩蕩的前面的兵馬俑和它都是朝著東邊,與他當年征服六國的方向是一致的,而且和其祖先的陵墓方向也是一致的,他所有歷代的祖先的陵墓也都朝東的,看不出太大的破綻,為什麼他一下葬以後秦朝就完蛋了呢?是天意如此還是蓄意人為?當時秦始皇的暴政激起許多人的不滿,且被兼并的六國之中必有欲復國之人。
很多堪輿家認為,秦始皇陵風水格局其實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陰謀,是設計陵墓的風水師布的局。
從風水的角度應該是北高南低,而秦始皇陵是頭枕驪山,那麼驪山是在秦皇陵的南面,驪山的再南面是山西龐大的秦嶺,秦王陵南邊的這種龐大的山系形成了一種很強的一種陽性物質的氣場,因為風水是分陰陽的,低的為陰高的為陽,水為陰山為陽,這不是一高一低嘛,而秦皇陵的風水是腳蹬渭水,渭水是在秦皇陵的北側,這樣就形成了坎離兩卦的陰陽不平衡,而這種陰陽不平衡它也就剛好暗示了秦始皇下葬之後很快就會遭到滅頂之災。能獲得帝王信任的風水師想必水平也不低,他選了一個這樣的風水環境,一定是有用意的。那麼他的理由只能是一個,這個風水師與秦王朝有刻骨的仇恨,深仇大恨。
也許是這個風水師是被他滅掉的六國中間某一個貴族之後,然後隱姓埋名然後潛伏到了秦始皇的身邊。秦始皇陵誰設計的,陵地是誰選的,始終查不到。那麼只能去這樣解釋,但是風水師的這種方法還真的就很靈驗,因為一種極為惡劣的風水環境,確實會很快的帶給人一種負面的風水現象。
2004年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中心發布了《2004年健康住宅技術要點》,明確指出:「住宅風水作為一種文化遺產,對人們的意識和行為有深遠的影響。」
最兇惡的風水信息就是南面的驪山和北面的渭水,南面是離卦,北面是坎卦,南面離卦有丙午丁三個風水信息單元,北面的坎卦有壬子癸三個風水信息單元,而在這坎離兩卦裡面代表時間的只有南方的午就是馬,代表馬年,北面的子代表鼠年,在這樣的風水環境裡面,如果屬鼠或者屬馬的人來即位,他就會在子年、午年滅掉,那麼剛好秦始皇的第二個兒子胡亥屬馬的。秦始皇死之後,胡亥即位,並且殺了哥哥扶蘇。胡亥即位就註定了秦王朝要很快的就要亡掉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