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中國人迎來了五千年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勝利。然而,戰爭結束並不等於完全勝利,在戰後發生的一件事,就讓無數人中國人遺憾到今天。
這件憾事,就是「中國駐日本占領軍」的夭折。
(圖:「中國駐日本占領軍」在上海集訓)
關於「中國駐日本占領軍」,網上有專門的介紹,客棧就不再囉嗦了,簡單介紹一下:
抗戰勝利後,中、美、英、蘇四國都要派軍隊去日本駐軍,作為戰勝國對戰敗國的權利。蔣介石對此也很重視,就將榮譽1師和榮譽2師合編成第67師,作為「中國駐日本占領軍」。
因為這支軍隊的特殊意義,兵員自然也是經過了嚴格的挑選,身高必須在1.7米以上,文憑也必須是小學以上,連級以上軍官要培訓國際禮儀,說白了,這就是代表中國軍隊的一支模範軍隊。
「中國駐日本占領軍」的情況大概就是這樣,客棧今天要重點說的,是這支軍隊的師長——戴堅。
戴堅1913年生於湖南長沙,常看歷史客棧的讀者都知道,湖南在近現代史上出的名將非常多,戴堅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戴堅畢業於黃埔第七期,還進過陸軍大學深造,是典型的科班出身。1941年,年僅28歲的戴堅被任命為榮譽2師師長,出征緬甸。
「榮譽2師」顧名思義,就是以榮譽軍人組成的部隊,不過,千萬不要以為「榮譽軍人」就是最好的軍人,其實是指那些在戰場上負過傷的軍人,他們在後方傷愈後,往往不再歸入之前的部隊,而是被重新收編,起名為榮譽團、榮譽師。
名字雖然好聽,但實際上這些軍人都是受過傷的,在戰鬥力上難免會有些削弱。而且這些人來自不同的部隊,天南地北,千差萬別,要把他們重新組成一支部隊,其困難可想而知。然而,戴堅就是一位最優秀的訓練官,「榮譽2師」在經過集訓後,參加了全國部隊大檢閱,結果成績高居第一,成了名副其實的「榮譽師」。
因戰略上的安排,榮譽2師在戰場上沒有多少表現的機會,只在緬甸戰場上配合孫立人解救過英軍,抗戰勝利後,榮譽2師作為盟軍勝利的代表,在越南接受過日軍的投降。
在駐日占領軍的問題上,美軍起初是想讓孫立人作為代表,因為孫立人畢業於美國軍校,思維跟美國人很像,而且在國際戰場上威名遠揚,最適合出席這種外交場合。但蔣介石有自己的打算,當時正值國共爭鋒的敏感期,像孫立人這樣的猛將,蔣介石還有「大用」,因此,戴堅就被推上了舞台。
經過考核,榮譽1師和榮譽2師被合編成第67師,戴堅被任命為師長,負責對第67師集訓,準備東渡日本。
1946年6月7日,戴堅與朱世明(這也是一個牛人,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等20幾個人,作為先遣隊開赴日本,與美軍商量入駐事宜。在去日本的飛機上,戴堅俯瞰大地、海洋,想起了幾十年來中國飽受日本欺凌,心潮澎湃,寫下了一首詩:
抗戰功成收失地,
台胞重慶共堯天。
金甌還我無傷缺,
壯士長歌氣凜然。
值得一提的是,戴堅將軍稱得上文武雙全,英國人曾評價他「集治軍、治學、治事、治家於一身」。
據戴堅將軍回憶,當時的日本人並不像我們認為的那樣對中國人有愧疚感,而是根本不認為他們是被中國人打敗的,戴堅去找他們辦事的時候,他們都是愛理不理,但只要美國人去了,他們立刻就會表現得很熱情。
一個多月後,戴堅和朱世明向國內發電報,說可以把駐日占領軍派過來了。但是,幾天後他們卻接到了回電,竟然讓他們全部都回國。戴堅和朱世明面面相覷,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直到後來戴堅才知道,原來第67師已經被調到了前線,並很快被粟裕的部隊殲滅。
戴堅回國後,蔣介石可能想安撫他,就任命他為青年軍209師師長,請注意,這個師是國民黨唯一一支美國式機械化部隊,可見蔣介石對他的器重。
但是,戴堅已經沒有那個心氣了,幾年後就選擇了退役,去了美國生活。
1987年7月,七七事變50周年時,戴堅應邀回到大陸,參加了紀念抗戰的活動。重回當年的戰場,戴堅熱淚盈眶,對記者說:「一個民族,尤其不能忘記自己的過去。篳路藍縷,哀鴻遍野,都須經常重頭說。尤其要記住:『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並帶領大家高唱國歌。
1999年,戴堅將軍在巴西病逝,享年86歲。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21503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