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在抗美援朝戰爭當中,解放軍發揮出了極強的輕步兵戰鬥能力。無論是在缺乏炮火的初期,還是有了充足炮火的後期,那麼美軍是怎麼應對的呢?
志願軍在朝鮮的基本戰術,實際上在整個戰爭當中,都沒有大的變化。主要就是,利用不良天氣和黑夜,根據目標情況派出步兵排或者步兵營甚至是團。
進入前沿進行潛伏,在後面的是主力部隊任務主要是,等待潛伏部隊打開突破口。然後開始發動全面突擊。
韓戰初期,志願軍缺乏炮兵支援,通常都是使用迫擊炮集群設計來掩護步兵衝擊。到了蘇聯武器抵達後的1951年,志願軍開始編列炮兵群進行重火力支援。
但是無論採取什麼武器支援,炮擊結束後,潛伏部隊在最後100米,還是需要自己勇敢的突入敵陣,通過近戰實現步兵對陣地的占領,在這個時候在後面的榴彈炮是起不到作用的。
在迫擊炮和機槍近距離掩護下,志願軍小組多路多群突擊,是普通輕重機槍在寬大正面,進行正面射擊很難壓制住的。
美軍就想出了一個專門克制這種戰術的武器,凝固汽油地雷,在志願軍步兵開始最後突擊的時候,將地面下埋藏的大量燃燒地雷引爆,突然燃起熊熊大火來阻擋步兵最後50米距離的刺刀突擊。
有時這種燃燒地雷是200升大型汽油桶製造而成,裡面不僅有凝固汽油還有TNT炸藥。一旦引爆,一顆這樣的地雷就擁有超過50米的絕對殺傷半徑。
志願軍對這樣的戰術,只能採取迫擊炮對敵人前沿50-100米進行一輪覆蓋射擊。但是不是每次都有足夠量的迫擊炮炮彈進行這樣的大面積覆蓋射擊。因此更多的是依靠大無畏的戰鬥和攻擊精神。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21412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