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國際上多數大國領導人對日本人的印象都沒什麼好感,雖然現在日本與美國是同盟國,看似有美國撐腰,實際上美國只不過是把日本當作戰略上的棋子在使用。不管日本現在的國力和國民素質怎樣,就日本人在國際上的印象來說,確實不咋的,小編這樣說是有依據的,遠的不說,就從清朝康熙對日本人的評價說起,也許你還可以了解把日本人比作「倭寇」一辭的由來。
在《清代簡史》中,我們可以看到日本人把康熙稱為「上國聖人」,為什麼呢?在《康熙朝起居注》中有明確答案,在康熙的起居記錄中,康熙先後多次評論日本人,他並不把他們稱為日本國,而只叫「倭子國」,他說:「倭子國,最是反覆無常之國,其人,甚卑賤,不知世上有恩誼,只一味懾於武威……故爾,不得對其有稍許好顏色」。
康熙這段話,深刻揭示了日本人無賴加海盜的本質,即敬酒不吃吃罰酒。有臣子問為什麼叫倭子國?康熙回答說就是矮子國,「其國人不知何故,天生矮小……」,還進一步解釋說——「倭」字從人從委,「委」意為「身材軟縮」,「人」與「委」結合表示「身材矮小的人」。「寇」字從完從攴,「完」指「家園完整」,「攴」指「敲打」。「完」與「攴」結合表示「家園破碎」。他還說,「倭寇」一辭的由來,是從「高句麗廣開土王碑」(西元414年)碑文上所記載「日寇 (某地名)」而來,在此「寇」當動詞,即「日本侵略」之意,而之後「倭寇」二字作為名詞獨立,用以稱呼來自倭子國的海盜。
從這些言談中可以看出,康熙看透了日本人「不知世上有恩誼,只一味懾於武威」的本質,因而,從不給好顏色。也許正因為如此,才對康熙帝極為敬重,尊其為「上國聖人」。他們甚至將康熙的《聖諭》翻譯過去當寶書讀。
這是康熙對日本人的評價,可以說揭示的最本質,那麼外國領導人又是怎麼評價日本人的呢?請看;
美國前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說過:「日本人是有史以來我見過的最卑鄙、最無恥的民族。」實際上,日本在軍事和外交上,最突出的表現是卑賤虛偽,恃強凌弱,欺軟怕硬,一旦被對手徹底打敗,就一蹶不振,喪失鬥志,立即拜倒在地上,把對手尊為「太上皇」。且不說當年美國在日本本土扔下兩顆原子彈,將其兩大城市夷為平地,美國大兵常駐日本本土,日本女人都成了美軍的「慰安婦」,供美國大兵任意糟蹋,恣意蹂躪;日本政府仍對美國低頭哈腰,忍氣吞聲,唯唯諾諾。對日本人你將其當畜牲看待,它才敬畏你,你打敗他,打的心服口服,因為日本人只記住原子彈對自己之害.但記不住侵略他國之害。
法國總統戴高樂評價日本;「日本,這是一個陰險與狡詐的殘忍民族,這個民族非常勢利,其瘋狂嗜血程度類似於歐洲中世紀的吸血鬼德庫拉,你一旦被他看到弱點,喉管立即會被它咬破,毫無生還可能。」
德國二戰後第一任聯邦總統特奧多爾·豪斯說:「德軍在法國幾乎沒有暴行,德國士兵在占領後並沒有擺出戰勝者的姿態,而是與巴黎市民和平相處,一起生活得十分融洽。令人震驚的是,在同一時期日本人卻在中國肆無忌憚的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婦孺,日本人非要殺完最後一個中國人才甘心」。
俄國人有句諺語:鏡子不擦不明,日本人不打不行。
也許大家還記得,2010年11月,時任俄羅斯總統的梅德韋傑夫就視察過千島群島,這是俄羅斯歷史上首位國家元首視察該群島。2012年7月,俄總理再次登島!公然抽日本臉!氣死日本!盡顯霸氣。日本對梅德韋傑夫再次視察北方四島雖然反應激烈,但對俄的「霸氣外露」只有招架之功,並無還手之力。日本說「國後島是日本固有領土,日方對此表示極度遺憾和擔心」。莫斯科回應稱,俄羅斯對南千島群島的主權不容置疑,這是日本作為戰敗國應該付出的代價。俄羅斯的政策是:「可以合作,但收回別想!!」
最後,借用民國軍事「三傑」之一蔣百里在《日本人——一個外國人的研究》中的一句話來結束本篇,他說:「對日本,打不了,也要打;打敗了就退,退了還是打;五年、八年、十年總堅持打下去,不論打到什麼田地,窮盡輸光不要緊,千千萬萬就是不要向日寇妥協,最後勝利定是我們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20812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