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歷史中,中國為什麼沒有先於俄羅斯把西伯利亞納入版圖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以前的一些不毛之地也變得炙手可熱。於是,有不少國人就遺憾,我們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幾千年,為什麼放著西伯利亞那麼大一塊土地不去開發,最後卻讓俄國人撿了便宜。

當然,這種心情可以理解。

畢竟,現在資源越來越重要,西伯利亞龐大的地盤上,蘊藏著豐富的資源。而有了資源,一個國家就有了底氣。即使在戰爭年代,西伯利亞也可以作為重要的戰略緩衝地。

當然,這一切都是我們今天的觀點。

事實上,在古代中國人看來,西伯利亞這片地方的確是一片蠻荒之地,沒有什麼利用的價值。

大家都知道,中國是以農業為主的農耕文明。從先秦時代開始,中國文明的代表就是農耕文明。而農耕文明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需要合適的溫度和雨水,這樣才能讓莊稼豐收。如果一片土地上不能種莊稼,對於古代社會的農耕文明來說,基本沒有太大的作用。

我們再看看西伯利亞的自然環境,西伯利亞面積從西至東7000公里,從北至南3500公里,面積1000多萬平方公里。也就是說,在整個中國的北部,一直到北冰洋,這一大片地方都是西伯利亞。在地形上以平原為主,主要有森林、草原、湖泊、冰雪層等多種地形地貌。

我們都知道,在我國新疆和東北,冬天的最低溫度很多時候都能達到零下三十多度。而西伯利亞冬天的最低溫度可以達到零下六七十度。一般平均在零下四五十度左右。

這種溫度,對於農業來說,幾乎是災難。大部分農作物都無法忍受如此低的溫度。而對於畜牧業而言,也太低了點。

其實這從歷史上游牧民族的選擇就可以看出。無論是匈奴、突厥還是蒙元,他們的進攻方向都是向南而不是向北。也就是說,不僅中國人覺得西伯利亞沒什麼用,連遊牧民都覺得西伯利亞沒有利用價值。

正因為如此,這片土地上人口稀少,也沒有正式的國家,當俄國人一路向東占領西伯利亞的時候,他們幾乎沒有遇到有效的抵抗。這就像英國殖民者進軍美洲一樣,由於印第安人還處在部落社會,根本無法阻擋他們的進攻。

可以說,俄國占領西伯利亞是撿了個大便宜。

當然,中國沒有占領西伯利亞,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中國的北方大多數時候,都有游牧民族把中國與西伯利亞隔離了。比如秦漢之間有匈奴,隋唐時候有突厥,宋代有契丹、蒙古,明代也有蒙古。如果說中國有希望把西伯利亞納入版圖的話,機會是在清朝。但清朝的康熙和俄國打了一仗,1689年簽了《尼布楚條約》,把中國的疆界明確在黑龍江以南。

當時,康熙帝正在平定吳三桂叛亂,俄國乘虛而入。而清朝穩定下來之後,也沒有北征。這其實主要還是和當時的理念有關。由於俄國在西伯利亞的人口和駐軍並不是很多,可能清朝統治者也沒有感覺到威脅。再加上滿清傾慕漢文化,長白山他們都覺得冷,何況是西伯利亞。

而這最終造成了俄國對西伯利亞的成功占領。

一直到現代社會,西伯利亞的價值才突顯出來。巨大的森林資源、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貝加爾湖的淡水和魚類資源、煤炭和其他礦產資源等,讓俄羅斯從中受惠多多。

這時,不少中國人才恍然大悟,西伯利亞離我們這麼近,怎麼當年中國沒有把它納入版圖?

其實,這都是事後明白人的想法。若干年後,如果某一外星人發現了月球上的寶貴礦產,我們地球人是不是也要後悔:月球離我們這麼近,為什麼我們地球人沒去開發?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20786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