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阮安有巧思,奉成祖命營北京城池、宮殿及百司府廨,目量意營,悉中規制,工部奉行而已。——《明史·宦者傳》
譯文:
阮安有著巧妙的思維,奉明成祖朱棣的命令營造北京城池、宮殿和各級官府的官署,他只憑實地觀測和思考,所制訂的建設方案就完全能達到各方面的要求,工部的人只要照做就可以了。
1
我們從曾經霸占螢屏的清宮戲裡,可以經常聽到一個名叫「九門提督」的官職,北京城門有「內九外七皇城四」之說,「九門提督」就是負責北京內城九個城門治安的。
這九個門分別是:德勝門、安定門、東直門、朝陽門、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西直門、阜成門。
順便說一下,有名的大前門香菸就是以正陽門為背景的。
九大城門勾勒出北京作為古都的輪廓,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九大城門的設計者是個太監,而且還是個越南人。
這個越南籍太監就是阮安。
2
阮安能夠青史留名,和一個人和一件事有關。
一個人是名將張輔。
張輔一生中先後四次出征越南,是個讓越南猴子膽戰心驚的名字。永樂初年,張輔第一次打服越南,「以交童之美秀者還,選為奄」。張輔這個殺神閹割了一些貌美的越南少年送回明朝首都,這其中就有阮安。
阮安來到中國,開始在皇宮大院裡讀書學習,他在建築設計方面過人的天賦被挖掘出來,也才有了後來主持工程的可能。
一件事是永樂遷都。
明成祖朱棣搶了自己侄兒的皇位,在南京呆得不舒坦,於是想出來一個「天子守國門」的說法,遷都北京。
搬家總要裝修,皇宮還不是簡單裝修就可以的,雖然有南京故宮作為藍本,在設計上少走了很多彎路,但整個裝修工程還是持續了15年之久。
即使花了15年時間,除了紫禁城看上去不錯之外,還有不少工程,比如說內城的城門,根本還沒來得及開工,沒辦法,皇帝等著搬家。
這些沒開工的工程未來給了阮安發揮能力的空間。
3
十多年過去了,皇帝換成了朱棣的曾孫明英宗朱祁鎮,他決定完成城門的建設,這不光是面子問題,還有安全的考慮。
最初選擇的工程主持者並不是阮安,而是一個叫蔡信的人,蔡信因為當年的紫禁城裝修工程有功,這時已經是工部的高官了,從水平到資歷都沒有問題。
但蔡信提出的預算方案卻沒有通過,因為蔡信方案實在花費太大了,光是民工就要18萬人之多。
阮安的機會來了。
根據阮安的計劃,九個城門沒必要一起動工,這樣攤子小點,人力也節約下來了。阮安沒有從各地調集民工,而是從正在北京訓練的軍隊中,抽調了一萬多人,多發點獎金,建築材料就用前一次裝修工程剩下的,所以花費很小。
整個工程耗時不到三年,九座正門樓、十座月城樓、四座角樓,包括相應的箭樓、瓮城等,依次完工。護城河規規整整,護城河上的木橋也換成了石橋,還設置了水閘。
隨著整個工程的完工,北京城的顏值顯著提升,當時的大學士楊榮、楊溥帶領一幫文化人登上「大前門」,只見「高山長川之環固,平原廣甸之衍迤,泰壇清廟之崇嚴,宮闕樓觀之壯麗,官府居民之鱗次,廛市衢道之棋布,朝覲會同之麇至,車騎往來之坌集。」
阮安功莫大焉。
4
阮安主持的工程還不止這九座城門。
我們知道,故宮三大殿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但這其實已經是後來的叫法了,最早的時候,這三大殿的名字是: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也正是因為奉天殿的緣故,才有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切口。
三大殿在朱棣的第一次裝修工程中就完工了,但是才一年工夫,一場大火就把三大殿燒了個乾淨。
修完城門之後,一事不煩二主,重修三大殿的人物又落在了阮安頭上,好在這回不用設計,只需要按照以前的圖紙施工,整個工程還是相當順利的。
之後,故宮三大殿多次遭受天災人禍,數次被焚毀,我們現在看到的已經經過了多次的重建和修繕。
5
阮安干包工頭乾上了癮,後來又參與了通濟河的疏浚工程、固安河河堤加固工程、北京城牆的包磚改造工程。
據《明史》記載,阮安接受的最後一項工程是張秋河的治理工程,他在前往工地的途中去世。
北京城內城外,很多地方都留下了這個越南人的足跡。
阮安最厲害的地方並不在於他主持了多少工程,而是死的時候「囊無十金」,連十兩銀子都沒有。
從古到今,主持重大工程的有幾個像阮安那麼廉潔的?哪個不是吃了上家吃下家?哪個不是腦滿腸肥、腰纏萬貫?又造就了多少豆腐渣工程?
所以說,能力固然重要,人品才是關鍵。
很多人的品德還不如一個越南太監。
6
順便說一下,如今的北京,古老的城樓只剩下三處,其中兩處是阮安當年建造過、後來又重建的,分別是正陽門箭樓和德勝門箭樓。
其他的呢?別問大嘴,反正不是梁思成拆掉的,更不是大嘴拆掉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20559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