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是1904—1905年,日本和俄國在中國東北進行的一場戰爭,戰爭目的是為了爭奪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的勢力範圍。這場戰爭一開始,國際上多數都不看好日本,大家都覺得日本是一個小島國,無論從國立、兵力大武器裝備情況都與俄羅斯不能相提並論。大家都覺得這一戰的結果已經不言而喻了,日本肯定大敗。
(俄國士兵和日本俘虜合影)
而且在戰前,俄國陸軍大臣阿列克塞·庫羅帕特金就開始大聲叫囂:「一個俄國兵可以完虐三個日本兵,我們很輕鬆就能在兩個周內集結40萬大軍,這已經是擊敗日本陸軍所需數量的三倍了。所以說,這次戰爭根本不算戰爭,我們就當是去東北散步。」俄羅斯人都夢想著,這一仗大勝之後,直接打到日本,活捉日本天皇。
但是,出乎所有國家意料的是,日本贏了,而且在最後的對馬海戰中,以自損117人和三艘魚雷艇的代價,讓俄國的第二、三艦隊幾乎全軍覆沒。這場戰爭,從總體上來看,雖然贏得很艱難,但畢竟贏了。而且日本成了近代歷史上第一個戰勝歐洲國家的亞洲國家。不過這場在中國領土上的戰爭,對中國人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數萬中國人無辜喪生,好多城市、村莊、家園被毀滅。也有好多中國人被迫參戰,或淪為兩國的間諜。
(俄羅斯人絞死給日本人當間諜的中國人)
說到日本能夠戰勝俄國的原因,無非是以下幾點:民治維新後,日本的崛起;俄國戰略失誤,他們在旅順爭奪戰中沒有完全封鎖住日軍的海上補給線;大山岩和黑木為楨這樣的優秀將領的指揮,美英兩國的支持等等。但是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猶太人對日本的支持。
在日本和俄國打得如火如荼時,猶太銀行家耶柯勃·歇夫先後四次籌款共計2000萬美元贊助日本軍隊,這對於當時的日軍來說,無異於雪中送炭,這對這場戰爭的勝利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雖然我們知道,當時的日本也和英國、美國有盟友關係,但他們對日本的支持力度還不及猶太人來的實在。日本人最後在最後勝利總結中,也沒忘記提及猶太人,他們坦言:沒有歇夫的幫助,就沒有日本的勝利。
至於猶太人為什麼要在關鍵時候援助日本人。主要是和俄羅斯的反猶太國策有很大關係,俄羅斯人自古就有反猶太的傳統,特別是從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俄羅斯人把限制打壓猶太人納入國策,亞歷山大三世還專門制定了反猶太計劃:消滅三分之一猶太人,驅逐三分之一猶太人,同化三分之一猶太人,給猶太人專門劃定柵欄區,把他們驅趕到條件艱苦的地區,並從生活、經濟、宗教信仰、教育等方面對猶太人進行限制。在政府的支持和默認下,俄國民眾對猶太人經常性地進行集體大屠殺。
1881年到1914年,沙俄政府對猶太人實施殘酷的驅逐政策,再加上大量的集體迫害,迫使200多萬猶太人遷往世界各地,有一部分逃到美國,有一大部分逃到歐洲,還有一部分穿過西伯利亞,來到中國東北,有一部分從海上來到中國東南沿海一些城市。
(沙皇尼古拉二世殘害猶太人)
所以,猶太人對俄國一直比較憎恨,包括今天,我們都知道,從近現代以來,美國和俄國經常保持相互敵對的態度。這和美國的高層以及經濟基礎構成有很大的關係,美國關鍵性決策機構和金融機構好多都是由猶太人把持。與其說是美國不喜歡俄羅斯,還不如說猶太人討厭俄羅斯。所以說,俄羅斯在日俄戰爭中的戰敗,也跟他在反猶太中埋下的惡果有很大的關係。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