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沒有電,但並不意味古人就不能享有自動風扇,冰箱、空調這些設施。他們甚至還有中央空調……
神器1:自動風扇
喜歡看清宮戲的,大概對這一幕不陌生。
這個用扇子做成的自動風扇,並不是舶來品。最晚從唐朝開始,中國就有了自動風扇。早期的雛形,是風扇車,這是一種人力驅動的鼓風器械,最早用於作戰。
然後,軍工技術逐漸民用化。既成為了農用器械,也成了消暑神器。
再然後,水車的加入,讓風扇車從人工手搖變成了靠水力驅動的自動風扇。
到具體應用時,又加入了很多細節。比如,將大型風扇車放在水池後面,這樣,鼓起的風就帶上了清涼的水汽。再比如,宋代宮廷還加入了空氣凈化和香薰設備,讓風扇對著大廳里擺放的數百盆鮮花吹,「清芬滿殿」。
不過,這種自動化設備畢竟不是人人都用得起的。宋時一些高檔的茶館酒樓內,設有這種「水激風扇車」,往往會引來眾多的百姓前來蹭風納涼,順便聽人說書。
神器2:冰箱空調一體機
還記得我們小時候賣冰棍的泡沫箱嗎?放在古代,那就是冰箱,不過古人稱之為冰鑒。
冰鑒分里外兩層,外層放冰,內屋就可以用來冰鎮果蔬和酒了。冰是嚴冬時收集貯藏在冰窖里的。
春秋戰國時期,冰鑒是青銅的,到後來就逐漸用木頭代替了。
同時,冰鑒的蓋子上也多也幾個孔。這樣一來,除了可以做冰箱,還可以通過這幾個孔往外冒冷氣,變成冰箱空調一體機。當然,這樣冰塊的消耗量也會更大一點。
同樣的問題,冰窖貯冰這種大工程也不是一般人家消費得起的。所以,一般的大戶人家,採用了另一種冰箱空調一體化的設施:深井。
在皖南西梯有座老宅子,叫青雲軒,至今仍完整地保留著這種設施。
看到地面的那個圓洞了嗎?這下面就是一口深井。
由於地底相對恆溫,冬暖夏涼。只要把這個蓋子打開,夏天就會有冷氣冒出,冬天 則是暖氣。除了給房子降溫,還可以把食品放進井裡冷鮮保藏,又是家裡的一個天然冰箱。據說,這法子,早在三國時期曹操築鄴城時就廣泛使用了。
神器3:中央空調
別驚詫,古人早有辦法給整座建築一體化降溫了。製冷劑不含氟,而是最環保天然的液體:水。
早在唐代,從皇宮到達官貴人家中,自雨亭就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了。所謂自雨亭,就是不斷將水提升到屋頂模擬降雨,通過水循環帶走熱量,給建築整體降溫。
而且,這一切也是自動的。動力來源的驅動裝置,自然跟前面的自動風扇一樣,來自於水和水車。在這裡,水既是製冷劑,也是驅動力。
而在更早之前的先秦時代,王室貴族則是通過類似地下室的「窟室」來消暑的。
只不過,貴族們的地下室比較講究,除了利用地底層的相對恆溫來降溫,往往還會放置冰塊。
再加上美酒美食美女,貴族們經常會在窟室里開趴踢。平民百姓家裡沒實力搞自雨亭,也沒有那麼講究的「窟室」,但是別忘了,北方一些地區,窯洞那是相當流行的。
神器4:家居用品
除了上述大件,古人還有種類繁多的用於消暑降溫的小件家居用品。
第一神器,當然首推扇子。蒲扇、團扇、摺扇、羽毛扇……
無論王孫貴族,還是平頭百姓,都離不開這件納涼神器。
然後是涼枕。達官貴人、豪門富戶用玉石枕或瓷枕

平頭百姓,也有清涼的竹枕。
還有一種竹枕,不管是達官顯貴,還是平頭百姓,夏季里都愛不釋手。它長成這樣

或是加點曲線

它有個很特別的名字:竹夫人。當然也有叫竹姬什麼的,說的是同一樣意思:它就跟老婆一樣,是摟著睡覺用的。功能相當於抱枕。
竹質的清涼,現再上中空透風的形狀,實在是居家旅行、納涼避暑必不可少的神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19154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