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都不願提及的長津湖戰役,竟如此殘酷!

長津湖戰役,作為整個朝鮮戰場局勢被徹底改變的重要拐點,因其過於殘酷的事實,成為「中美兩國都不願提及的血戰」。

曾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部長的遲浩田上將就經歷了這場苦戰,當時他任志願軍九兵團27軍235團營教導員。「過了60年這麼久,長津湖戰役對我來說依然是刻骨銘心。」他回憶道。

1950年10月29日,朱德總司令和第九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宋時輪在山東曲阜

究竟這場戰役殘酷到何種程度?

讓中美兩國軍人時至今日都難以忘懷。

長津湖戰役中犧牲的志願軍們

極度嚴寒卻缺乏禦寒裝備

如大緊在節目中所講,正在備戰台灣的九兵團接到命令北上,卻沒有領到備好的棉衣等補給,穿著單衣就進了朝鮮,準備殲滅美國最精銳的部隊——陸戰一師。

熟悉朝鮮高寒氣候的東北軍區副司令員賀晉年,看到戰士們的單衣單褲十分震驚,立即警告道:「你們這樣入朝,別說打仗了,凍都把你們凍死了!」

行進中的九兵團

九兵團20軍58172團1營排長王學東回憶道,「在進入北韓的第一個星期,我們就遇到了一些想不到的困難。我們對北韓的冬天會有多麼寒冷沒有一點概念。」

九兵團每個班十多人只有一兩床棉被,夜間,戰士們將這一兩床棉被攤在雪地上,十多個人擠在棉被上互相摟抱取暖以抵禦零下30度的酷寒,入朝第一天,就凍傷800人。

27軍79師235團3連指導員鄒世勇深有體會,「我們的鞋還是膠鞋,所以在零下十幾度的時候,腳都凍壞了。我們每人只有一床小薄被子,可是美軍每人都有一件大衣和一個鴨絨袋,鑽進去以後,把拉鏈一拉,特別抗寒。所以我們從服裝保暖上來說,跟敵人是沒法相比的。」

在古土裡行軍的美軍

寒冷的冬天給志願軍部隊的行軍帶來很大的困難。為了隱藏10多萬人的行蹤,九兵團的兩個軍在幾乎沒有補給、嚴格進行隱蔽偽裝的情況下,以日行軍30公里的速度穿過覆蓋著厚厚積雪的山脈和樹林。戰後,美國著名軍事評論家約瑟夫·格登滿懷敬意地評價到:「以任何標準來衡量,中共軍隊強行軍的能力都是非凡出眾的!」

從古土裡向黃草嶺行軍的美軍

在戰役展開的20多天裡,零下20多度是家常便飯,最低溫度能達到零下30多度,很多戰士還未投入戰鬥就被活活凍死。在20軍、27軍的軍史里,還記載著「冰雕連」史詩般的悲壯,長津湖戰役之慘烈可見一斑。

「冰雕連」合影

1950年11月下旬,美軍南逃沿途被這樣的情景震驚:一排排志願軍戰士俯臥在攝氏零下40度的陣地上,手握鋼槍、手榴彈,保持著整齊的戰鬥隊形和戰鬥姿態,仿佛是躍然而起的「冰雕」群像。這是中國人民志願軍20軍59師177團6連、60師180團2連、27軍80師242團5連除一名掉隊戰士和一名通信員,成建制被凍死的壯烈場面。

「冰雕連」戰士

食物補給無法跟上

在禦寒方面,前期的準備不足,使得很多人凍死凍傷;而在食物補給上,長對戰雙方的後勤狀況也稱得上天壤之別。

27軍40多輛滿載物資的卡車被凝固汽油彈燒了個精光,戰士們不得不自己背著所需的彈藥和用品。沒有食物就拿毛毯、毛巾,甚至藥品,和當地的朝鮮老百姓換大米和蔬菜。

排隊吃飯的美軍

「由於敵人掌握制空權,他們的飛機非常猖狂,見人就打,所以我們後方的運輸特別難。」鄒世勇說。

「我們入朝時每人背一個乾糧袋,大約有五、六斤的高粱米,等我們到了戰場就吃完了。而美軍的後方供應餅乾、罐頭、飲料等等,每個人都餓不著的。我們當時吃不上飯,戰士餓了,就抓把雪吃。後來部隊指揮員覺得戰士老是挨餓就沒有辦法打仗了,我們的首長急著想辦法籌糧。

有一天他帶著兩個人走到很遠的一個山溝裡面找到了一家老百姓的房子,人已經跑了。他們在裡面翻出了一袋稻草和一袋土豆。當時毛主席強調了,要愛護朝鮮老百姓的一草一木,可是我們出國又沒帶錢,這怎麼辦?後來他們就把土豆背走,給那個朝鮮老鄉留下了一條軍毯和一個繳獲的美軍鴨絨袋作為抵押。

把土豆抱回來以後,首長就到前線去找我這個管後勤的。有了土豆怎麼吃呢?又不敢生火,白天不能冒煙,晚上不能見火,因為飛機經常轟炸。到後來沒辦法,他又帶了人,冒著生命危險,把這一袋子土豆背到那家老百姓家去了,把這袋土豆煮熟了。

因為路很遠啊,天氣又那麼冷,他們從那個地方煮好了,送到上面去,就都成了冰疙瘩,沒法吃。可是戰士們餓啊,怎麼辦?硬啃,夾在腋下化,化一層啃一點兒,再化,再啃。」

美軍C-119空投物資

解決食物供給,志願軍戰士們還有一個重要的應對辦法,那就是取自於敵。

「有一次我們在戰場上休息。我們連有一個通訊員脫下了陣亡美軍的一個背囊。脫下一看,裡面有吃的,餅乾、罐頭、香腸什麼都有。原來敵人包裡面就有吃的。我就告訴戰士們,見到包你就拿,所以後來我們很多的食品供應都是得益於敵人。

28天,我們沒喝過一口熱水,就是吃干餅、吃雪。冰天雪地,別說喝水,睡覺都成問題。這一點,敵人比我們好得多。敵人在後方可以支帳篷,由於不擔心空襲,敵人可以挖工事,即使地是冰凍的,他也敢生火。把土化開以後,挖成坑把樹葉子放到坑裡去,到了晚上,鑽到鴨絨袋裡面去,把大衣脫下來蓋在上頭,很舒服的,而我們呢?沒地方睡,就在雪地里睡覺。」

美軍大批待運物資

美軍士兵們不僅有完善的禦寒裝備,還能享受到豐盛的「感恩節大餐」。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第7團A連下士海洛德·摩爾豪森回憶:

「我們所到之處,冰天雪地,平均氣溫在華氏零下20多度。儘管有禦寒的大衣,可是仍然擋不住刺骨的寒風。直到今天,每當我回憶韓戰,總是想到那寒風刺骨的冬天。感恩節那天,我們又接到繼續向北開進的命令。大家一片怨言,因為我們將吃不上盼望已久的感恩節大餐了。

當天傍晚,我們到達指定地點,紮寨過夜。第二天一早,我們驚喜地發現,連隊廚房已連夜趕到我們駐地,開始準備感恩節的晚餐。我們吃到火雞、火腿、蘋果派,和其它很多好吃的。我吃得太多,肚皮都要撐破了。當時大家都沉浸在節日的歡快之中,根本沒有想到,對於我們中間很多人來說,這是他們最後的晚餐。」

陸戰一師

戰鬥裝備的懸殊

志願軍的武器裝備方面與美軍的差距是無法想像的,作為武裝到牙齒的、最現代化的美國陸戰1師,裝備最差的也是衝鋒鎗、卡賓槍等步兵武器。而志願軍當時還使用解放戰爭時期用過的步槍,三八式、中正式這些槍,沒有重型火炮,最大的炮大概就是九二步兵炮,手榴彈成了重武器。

M4-A3 謝爾曼軍用坦克

僅有的中小口徑的迫擊炮試圖掩護步兵衝鋒,卻因這嚴寒的天氣,三分之二打出去的炮彈成了啞彈!步兵只能用步槍、機槍去衝擊敵人的坦克!面對擁有空中、地面重火力的美軍,九兵團優勢只剩下鋼鐵般的意志。

在黃草嶺附近進行射擊的155mm車載榴彈炮

即使是裝備優良的美軍士兵境況也不那麼樂觀,隨軍醫生不得不把嗎啡針劑塞在口中融化再使用。接戰僅僅一天,見勢不妙的麥克阿瑟即命令他們向南突圍。後來當《紐約先驅論壇報》記者問及為何要撤退時,美陸戰1師師長史密斯創造了一句名言:「撤退?見鬼去吧,我們不過是換個方向進攻!」

被我軍擊毀的美軍車輛

對於當時的戰鬥場面,王學東回憶,「戰鬥進行得非常猛烈和艱苦。他們強大的地面火力以及空中掩護,使得他們能夠堅守住陣地。幾天下來,我們58師想殲滅他們一個連或小股部隊的作戰計劃,也都沒有實現。」

被俘的志願軍

海洛德·摩爾豪森下士回憶了其中的一場戰鬥,「出乎意料之外,攻山的戰鬥並不激烈。山上的志願軍沒組織什麼有力的抵抗。他們的火力分散,而且多是近距離射擊,對我們的攻擊部隊沒有多大阻擊力和殺傷力。他們的彈著點和手榴彈只落在幾個地方。只要你繞著走,就可以完全避開志願軍的火力。他們也沒有重武器和火力點,我們的35火箭筒基本上沒派上用場。我們團僅以很小的傷亡,就攻到山頂,占領了志願軍的陣地。」

雪中行軍的美軍在途中休息

全殲美「北極熊團」

即使面對極其懸殊的物質條件,志願軍還是殲滅了美軍的一個團——美第7師第31團。歷史悠久的美第7師第31團組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曾參加對蘇俄的干涉作戰而獲得「北極熊團」的綽號,稱得上是陸軍中戰鬥力較強的部隊。

「北極熊團」團旗

1950年11月30日,由27軍副軍長兼80師師長詹大南指揮,27軍集中兩個師5個團的兵力,並使用全軍所有炮兵,圍攻新興里的美7師31團。

志願軍頑強的戰鬥意志和犧牲精神在這場戰鬥中,展現得淋漓盡致。27軍的將士突破了美軍環形陣地外圍防線,衝到美軍團指揮所和炮陣地,亂槍擊斃了團長麥克萊恩上校。全團四散奔逃,很多人企圖從冰封的長津湖突圍,結果冰層坍塌落入湖中凍死淹死。美陸戰1師派了一隊人馬來解圍,但無濟於事,只有眼睜睜地看著31團覆沒。

北極熊團逃亡中拋棄了許多美軍屍骸

這是韓戰中,志願軍惟一一次全殲美軍一個團的光輝戰例,但與此同時27軍80師和81師也付出了巨大代價,傷亡及非戰鬥減員高達1萬人,全軍凍傷高達22%。

這就是長津湖戰役的殘酷,一場震驚世界的大決戰。1950年的這個冬天,已經永久地成為歷史……

長津湖戰役中投降的美軍

最後,附上一首「冰雕連」戰士宋阿毛的絕筆信:

我愛親人和祖國

更愛我的榮譽

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

冰雪啊!我決不屈服於你

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的

聳立在我的陣地上

《曉松奇談》韓國系列告一段落了,看了這麼多期節目,想必你也有很多感觸想和大家分享。如果你身邊有參加過韓戰的志願軍的故事,歡迎投稿給欄目組,或直接留言。老兵不死,讓我們分享那些血和淚的感人故事向他們致敬!。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19123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