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渾,是由鮮卑族慕容部從東北西遷到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權。東晉十六國時期控制了青海、甘肅等地,與南北朝各國都有友好關係;隋朝與之聯姻;後被唐朝征服,成為唐朝的保護國;公元663年,吐谷渾政權被吐蕃所滅,後裔內遷歸附唐朝。吐谷渾王國是一個傳奇,這個由東北遷徙到青藏高原,享國350多年的政權,創造了少數民族地方政權最長的紀錄。
吐谷渾,最初是這個王國創始人的名字。他是遼東鮮卑慕容氏單于慕容涉歸之庶長子,統率著1700戶部眾;而他嫡出的弟弟慕容廆由於身份高貴,於公元284年繼任了可汗之位。不久,慕容廆和吐谷渾兩部的馬群在草場上馬斗,兄弟二人為此發生爭執,吐谷渾一氣之下率部眾向西遠徙。這場遷徙跨越萬里歷時30年,最終來到了青海。經過祖孫三代人的努力經營,這個來自東北的部族在青藏高原逐漸站穩了腳跟。他的孫子以祖父吐谷渾為其族名,從此,吐谷渾由人名轉為姓氏和族名,並最後成為了政權的名字。
吐谷渾經過8代首領的耕耘,吐谷渾部占據了青海甘肅的部分地區。此時的中國出於東晉十六國時期,割據混亂,吐谷渾也收留了不少逃難至此的儒生,學習中原禮儀制度。公元420年開始通貢於劉宋和北魏,吐谷渾的首領被劉宋封為河南王,又受魏封為西平王,並開始自稱可汗。
隋朝兩次征戰擊敗吐谷渾,曾在吐谷渾地區設河源、西海、鄯善、且末4郡。隋末,吐谷渾漸復故地;唐太宗時期,名將衛國公李靖親率大軍擊敗吐谷渾,吐谷渾首領伏允兵敗自殺。從此吐谷渾分成東西二部。西部吐谷渾由伏允子達延芒結波率領,居鄯善,後來歸順吐蕃;東部吐谷渾由伏允長子慕容順率領,居伏俟城,唐朝封為西平郡王,後加封青海國王。
吐蕃興起以後,向甘青地區擴張。公元663年,東部吐谷渾被吐蕃所滅,首領率數千帳內附唐。唐徙其部眾於靈州,置安樂州,子孫仍世襲青海地號,直至貞元時為止。吐蕃占據靈州後,吐谷渾移居河東。五代時散處蔚州等地,曾附屬於沙陀李氏,後屬後晉石氏,燕雲地區割屬契丹之後,吐谷渾人附契丹。12世紀後,河東的吐谷渾人逐步返回甘青故地,與湟水流域之吐谷渾人匯合。元朝時,被稱作西寧州土人。
再後來吐谷渾逐漸與蒙古族、藏族、羌族和漢族等其他民族通婚融合,如今已經不是一個獨立的民族了。根據學者的研究,今青海境內的土族即吐谷渾人的後裔。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19001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