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過去了,中國為何還不發掘秦始皇陵?有兩個原因
史事拾遺
原創 7-14 17:54
眾所周知,秦始皇陵兵馬俑在1974年3月即被發現。兵馬俑只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就已經震驚世界了,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建築奇蹟」。秦始皇陵的主體地宮豈不是更令人震撼?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司奇器珍怪徒藏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看來,秦始皇陵地宮如阿房宮一般輝煌,裡面有各種珍奇,實在讓人期待。
秦始皇陵復原圖
雖然秦始皇陵地宮的確切位置早已被發現,不過至今仍未被發掘,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有兩點原因。
第一是工程造價太高。秦始皇陵占地56平方公里,約有一個縣城大小。如果要開挖秦始皇陵的話,那就要建造一個縣城大小的超大型博物館。這花費肯定是天文數字。光是移走秦始皇陵上面的封土,就是一個浩大的工程。
錢還只是小問題,更大的原因在於我國目前的文物保護技術還不夠先進,無法保護秦始皇陵地宮中的文物。陵墓長期密閉於地下,已經形成了穩定的環境。一旦重見天日,其環境會很快被破壞。如屍體、字畫、竹簡、絲織品等,都是很容易毀壞的。一旦挖掘,它們都會灰飛煙滅。
1956年時,我國曾經對明定陵(萬曆皇帝陵墓)開展發掘。結果,大量的字畫、絲織品被永久性破壞,令人痛心。所以,周恩來總理特別指示,暫停對秦始皇陵、乾陵等皇陵的發掘。國家文物局也立下規定,禁止地方挖掘皇陵。
其實,如果不能保存好文物的話,讓它們埋在地下是最好的處理辦法。不過,拾遺君還是希望,有朝一日 ,我們國家有了錢,又有了先進的技術,能夠讓這些地下寶藏重見天日。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18744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