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漢奸 讓世界猶太人感恩戴德70年!他就是中國的《辛德勒》王替夫,曾經救了過萬的猶太人!(組圖)

以民為主| 2016-07-24| 檢舉

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是為日本、滿洲國效力的公職人員,因此成為「漢奸」;他是唯一面見希特勒,並與之共進晚餐的中國人;因為偽滿大臣的身份,他被關押在蘇聯戰犯集中營長達12年。回國後又被下放22年。七十多歲後,他還做了10年打更老人,晚景淒涼。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世界上拯救猶太人生命最多的人!本文摘自2015年6月14日《長春晚報》,作者趙娟,原題為《吉林「辛德勒」王替夫用傳奇寫就人生》。

王替夫與夫人早年合影(圖源:大話哈爾濱)

2015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同時也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在二戰中,納粹德國對猶太民族的種族滅絕政策慘無人道。美國著名導演史匹柏的電影《辛德勒的名單》刻畫了德國商人辛德勒救助猶太人的故事,該片不僅獲7項奧斯卡大獎,還將「辛德勒」這個充滿了人道主義光輝的名字傳遍了全球。

二戰期間,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排斥猶太人,但中國人卻救助和接納了數萬名猶太人。當時,中國駐奧地利的外交官何鳳山因給猶太人辦理簽證而被稱為中國的「辛德勒」,被人們稱頌。其實,在吉林省也有這樣一位「辛德勒」,他是當時偽滿洲國駐德國的「外交官」王替夫,他先後為猶太人辦理了1.1萬餘個簽證,其中,有五千多張是冒著極大的風險簽發的,而王替夫的經歷更是充滿了傳奇。

從抗日學生到偽滿「外交官」

王替夫,1911年生於吉林省永吉縣。他少年時就表現出出色的語言天分,後來就讀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又退學,就讀於哈爾濱東省特別區法政大學,精通四國語言。九一八事變爆發後,積極參加反日組織,在法政大學的學生中,王替夫被選為「反日會」會長,曾與同學攜帶物資趕往馬占山駐地援助抗日部隊,結識抗日名將馬占山。哈爾濱淪陷後,王替夫被日本人抓進監獄。

日本人在調查中,得知王替夫精通俄語、英語、德語,希望他能為即將建立的偽滿洲國效力。王替夫的父親認為,當時日本人已經占領東北全境,偽滿洲國的皇帝和大臣都是中國人,在家人性命受威脅的情況下,可以出來為他們做事,但他囑咐兒子,不要做傷天害理的事情。王替夫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終於同意他們的要求,因此被釋放。1932年12月下旬,王替夫隨偽滿洲國出使蘇聯赤塔領事館領事,開始了他的海外外交生涯。

早期按要求為猶太人辦簽證

王替夫後來是如何成為駐德國的「外交官」的,偽滿洲國當時與德國關係密切,他又是如何幫助猶太人的呢?

1932年3月9日,偽滿洲國宣告成立。5月,德國承認偽滿洲國。當年8月,偽滿「外交部」在德國首都柏林設立「公使館」,呂宜文是偽滿洲國駐德國公使,王替夫當時的職務是「公使館理事官補」,是一個低級的外交職務,他成為偽滿駐歐洲的首批「外交官」。

希特勒為了獲取中國東北豐富的大豆、玉米等資源,對偽滿「外交官」還比較客氣。1939年2月,偽滿「外交官」抵達柏林不久,在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的陪同下,希特勒接見了他們。在談話中,希特勒絲毫不掩飾對中國東北自然資源的覬覦之心:「大滿洲國在遠東是一個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的地方,也是世界上生產大豆的地區,質量僅次於美國。而德國油料產品缺乏,同滿洲國建交後,很希望你們在這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可以說,當時的偽滿洲國是以大豆、豆油來換取德國的機器和武器的。

1939年,德國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召見了偽滿駐德「公使」呂宜文,要求他為逃離德國的猶太人辦理偽滿洲國的入境簽證。納粹德國採取排猶政策,將猶太人驅逐出境,而歐洲很多國家不願意接納猶太人。在沒有明確猶太人出境後的最後歸宿的情況下,一些國家的使館拒絕給他們辦理入境簽證,唯有美國政府在當地猶太人工會的斡旋下同意接納。從德國到美國,海路漫長,於是,納粹政府決定讓猶太人通過蘇聯進入中國,再從海路前往美國。為了實現這一計劃,納粹德國政府取得了蘇聯政府的同意,讓赴美猶太人從蘇聯過境。當里賓特洛甫找呂宜文協商時,呂宜文很清楚,奉日本關東軍為太上皇的偽滿當局對於這件事是沒有商量餘地的。很快,偽滿外交部也回復呂宜文,表示同意給猶太人簽證。因王替夫精通俄語,有同蘇聯人交涉的經驗,呂宜文便將這件事交給了王替夫來做。

當時出境猶太人的護照,由德國猶太人公會或者美國猶太人公會駐德代表托馬斯集中寄來,分批到偽滿駐德國「公使館」辦理。經偽滿「公使館」驗證,再由蘇聯駐德國大使館簽證即可發出,並註明「滿洲國」的字樣。6月10日,為猶太人辦理簽證的工作正式開始,和王替夫一起工作的還有「公使館」聘用的德國朗格爾小姐。辦理簽證工作進展得很順利,到8月份,他們已經辦理了近7000份護照。

複雜局勢下冒險發放簽證

1939年,納粹德國突襲波蘭,二戰全面爆發。此後,德國在國內建猶太人集中營,開始了對猶太人的大屠殺。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召見呂宜文,暗示他不必給猶太人辦理過境簽證了,並稱德國政府準備有步驟地建立一些猶太居住區。而實際上,納粹德國是準備建立一些集中營來解決猶太人問題。

呂宜文把德國要求停止為猶太人辦理簽證的事情告訴王替夫後,他感到很突然,出於對猶太人的同情,他決定在未接到「國內」指示前,繼續為猶太人辦理簽證,但要保密,儘量不讓德國方面知道。

為避開「公使館」日籍參事官江尊綱一的耳目,他暗中指示朗格爾小姐在每日外出或下班後,到柏林猶太人公會去取護照。當晚辦理簽字後,第二天再送回並取回新的護照。美國猶太人公會駐德國的代表托馬斯對王替夫的做法非常感激,又擔心他們為此遭遇不測。王替夫讓朗格兒小姐轉告他,請他放心,因為自己畢竟是一名受保護的「外交官」。

1940年,呂宜文接到「偽滿外交部」的命令,命令他們立即停止給猶太人發放簽證的工作,原因是日本的對猶政策發生了改變。從1939年10月初到1940年5月,王替夫又簽發了近5000本護照,前後共計1.1萬餘份。

據記載,王替夫曾冒險幫助一位丈夫被關押、兒子逃跑的猶太老太太,他還請日本人出面交涉,讓德國方面釋放猶太老太太的丈夫。由於德國向蘇聯派遣的間諜所使用的簽證,也是由當時的偽滿「公使館」簽發的,因此,他們釋放了這位猶太老太太的丈夫。王替夫不僅給這對老夫妻辦理了簽證,還給當時的偽滿「外交部」發電報,讓他們給予這對猶太老夫妻特別關照。這件事連朗格爾小姐都被感動了。由於中國對猶太人採取了寬容的政策,尤其是當時的上海,對猶太人來說就是一座沒有圍牆的城市,到中國的猶太人多數居住在上海,他們有的通過上海去了美國,有的在中國定居下來。

二戰結束後,因為偽滿大臣的身份,王替夫被關押在蘇聯戰犯集中營長達12年。而回國後,他又因為曾經的經歷被下放22年。七十多歲後,他還做了10年打更老人,晚景淒涼。

然而,即使是這樣,他還義務培養了一千多名外語人才。2001年7月,王替夫病逝於哈爾濱。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18726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