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國的考古政策,是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但關於發掘秦始皇陵的聲音,一直源源不絕。曾經有一位老華僑,願意為發掘秦始皇陵捐資一億元。也不時有歷史專家提出發掘秦始皇陵的計劃。
支持發掘秦始皇陵的,通常都是哪些人呢?首先是陝西地方對發掘秦始皇陵非常有興趣。陝西省是帝王陵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的地方,秦始皇陵兵馬俑等為陝西帶來了大量的旅遊收入和響亮的知名度。如果秦始皇陵全面發掘,一個規模龐大的秦始皇陵旅遊區會為陝西帶來更多的好處。所有陝西地方一直是支持發掘秦始皇陵的。
其次是一些歷史學者,希望秦始皇陵出土的文物、文字資料,能促進我國對秦代歷史的研究。還有就是出於好奇心,或是出於情懷、心愿等,而支持發掘秦始皇陵,如那位老華僑那樣。
不過,我國的基本考古政策,是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因為對文物的保護,需要非常複雜的技術,現在的技術水平還達不到。60年前郭沫若、吳晗等人推動發掘了定陵(明朝萬曆皇帝陵墓),由於保護技術不到位,大量珍貴文物被破壞。秦始皇陵兵馬俑本來也是帶顏色的,但在重現天日後,其色彩迅速褪掉了。面對各方面提交的長陵(明朝永樂皇帝陵墓)、乾陵(唐高宗、武則天陵墓)發掘計劃,周恩來總理全部予以否決,並指示道:「十年內不開帝王陵」,「留作後人來完成」。如果不能保護好秦始皇陵中的文物,那還不如讓它們保存在地下。
其次,對於秦始皇陵這樣龐大、複雜的工程,發掘也是非常花錢的。而發掘之後的文物保護工作,所需要的花費更是天文數字。老華僑捐資的一億元,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我國目前並不支持主動發掘帝王陵墓。只有在帝王陵墓因盜墓或基建原因而遭到破壞後,我國才會對帝陵開啟搶救性發掘。
雖然大多數考古學家都認為,帝陵中的文物保存在地下,是更好的保護方法。但也有少部分學者認為,各種珍貴古籍、字畫、絲織品等,長期置於地下,也是會被破壞的。把它們發掘出來,安放於博物館,反而可以進行更好的保護。所以,他們支持發掘帝王陵。
那麼,各位讀者是否支持發掘秦始皇陵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18425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