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俄在外蒙古的勢力發展由來已久,但包括清末和袁世凱時期,儘管政局動盪,外蒙古獨立也沒有圖謀成功。蔣介石是一個民族主義者,統一中國是他的理想,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立即北伐,爭取張學良易幟等,都是顯例。但是,外蒙古的主權卻在他那時丟掉了,其原因並不是蔣介石願意賣國,而是在他立場上的無可奈何。
早在1923 年蔣介石作為孫逸仙博士考察團團長到俄國考察軍事為黃埔軍校成立做準備時,他對蘇俄將來的威脅就有多方察覺,這也是他反蘇反共的重要理由。1945 年1 月,美英蘇背著中國簽定了嚴重危害中國主權的《雅爾達協定》,事後一段時間裡,蔣介石雖然不知道具體內容,但已經從各方面得知了該協定肯定有損害中國利益內容的蛛絲馬跡。
為了避免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以便因占領而要挾,抗戰尚未結束,蔣介石積極與日本方面外交接洽,意圖在蘇聯紅軍結束歐洲戰場戰事出兵東北前,促使日軍投降,消除蘇聯出兵東北的藉口,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實現,於是他用飛機將精兵強將運至東北,意圖順利收復東北。
8 月8 日,蘇聯一方面與日本和談,另一方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東北,蔣介石派王世傑、宋子文、蔣經國就關東軍被打敗後的東北地區歸屬等問題與蘇聯進行交涉,希望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史達林和莫洛托夫當面指出,如果中國不給蘇聯實際好處,他們沒法向蘇聯人民交待援助中國打日本的理由。並明確指出,如果不允許外蒙古公投,蘇聯紅軍將把占領的東北交給中國共產黨。
在蔣介石看來,關東軍經營幾十年的東北如果到了中國共產黨手裡,將極大地增加他「剿共」的難度;另外,就東北與外蒙古兩相比較,在必須丟一個的情況下,他選擇了丟掉外蒙古。8 月14 日,即日本投降前一天,國民政府代表被迫在蘇聯草定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上簽字,同意外蒙古公投,蘇聯利用卵翼多年的王公勢力操縱投票,完成了外蒙古獨立。
蔣介石不可能不由此惱恨蘇聯,他認為,蘇聯才是中國最大的敵人,「赤色帝國主義虎視眈眈」,於是,在保留日本天皇制、戰後索賠、戰犯處理等問題上,都側重於同日本修好,以構建東亞的反共產主義陣線。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