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慫恿袁世凱稱帝,贊同孫中山共和,預言毛主席能得天下

楊度,1875年1月10日年生於湖南湘潭姜畲石塘村,原名承瓚,字皙子。他早年參與過公車上書,和康有為、梁啟超、黃興是好友,跟汪精衛、蔡鍔、齊白石是同學。先是主張君主立憲,慫恿袁世凱稱帝,失敗後又贊同孫中山共和,還搭救過李大釗。北伐時期預言毛澤東能得天下,晚年成為杜月笙的師爺,還入過佛門,加入過國民黨,最後又信奉馬克思主義,加入中國共產黨。所以說他是民國第一奇人,這都不足以說明楊度一生的傳奇經歷。

楊度從小就天資聰穎,在十三、四歲的時候,由於才華出眾,就聞名鄉里。很幸運的是楊度被當時著名的國學大家王闓運看中,王親自到楊家收其為徒,教授其詩文、功名、帝王之學,而楊度尤其對帝王之學如痴如醉。所謂帝王之學,就是古代謀士們的縱橫捭闔之術,「憑三寸不爛之舌,就可以布衣之身輕取卿相之位」,像秦國的張儀、西漢的張良、三國的孔明等就是擁有這種不世之才。

楊度在王闓運門下學習的帝王之術,這基本上決定了他以後的人生方向。學成下山前,王闓運教導他:「皙子,以你之才,日後是大有可為的,要好自為之!」於是楊度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自己命中的「真命天子」,立志要去輔佐帝王成就曠世大業。很快,他就遇見了袁世凱,在他看來,袁世凱就是他要找的帝王。

楊度之所以如此傳奇,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他擁有不世之才。在他遇見袁世凱之前,就曾跟孫中山在日本就中國未來之命運進行了三天三夜的大辯論,孫中山主張共和救國,而楊度卻堅持認為共和不適合中國國情,唯有君主立憲可救中國,最終,兩人誰也說服不了誰,楊度給孫中山承諾:「吾主君主立憲,吾事成,願先生助我;先生號召民族革命,先生成,度當盡棄其主張,以助先生。努力國事,斯在今日,勿相妨也。」仍堅持走君主立憲救國道路。

歸國後,由於其才華出眾,深受袁世凱賞識,隨之成為袁的重要幕僚。為了實現君主立憲的救國主張,他給袁世凱呈送了那篇著名的《君憲救國論》,其中寫到「中國如不廢共和,立君主,則強國無望,富國無望,立憲無望,終歸於亡國而已……故以專制之權,行立憲之業,乃聖君英闢建立大功大業之極好機會。」深得袁世凱的讚許,稱之為「至理名言」。同時,為了實現君主立憲,極力反對共和,又寫下了數萬字的《國賊孫文》來痛斥孫中山所倡導的共和之弊。

可沒想到的是洪憲帝制一出台,便遭到全國上下的一致唾罵聲討,楊度好友蔡鍔首先從雲南起兵討伐,好友梁啟超也稱其為「下賤無恥、蠕蠕而動的嬖人」。袁世凱在一片罵聲中,只做了83天皇帝後就一命嗚呼了,臨死前大呼「楊度誤我!」。,

君主立憲失敗後,他履行諾言幫助孫中山實現共和,並助其度過陳炯明叛亂的政治危機。之後在上海加入中國國民黨。為此,孫中山特電告全黨,稱楊度「此次來歸,志堅金石,幸勿以往見疑」。

楊度在上海時又通過孫中山認識了李大釗,因而開始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的新思想,結合自己一生的經歷,他認最終為到只有馬克思主義可以救中國,於是在1929年秋,正值白色恐怖之時,由潘漢年介紹,伍豪(周恩來)批准,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與周恩來單線聯繫。曾有人譏諷他投機,他駁道:「方今白色恐怖,云何投機?可見其一片救國之心。

不過,他的黨員身份鮮有人知,直到四十多年後周恩來病危時才公之於世。1975年冬,周恩來病危時專門打電話叫來主持修訂《辭海》的王冶秋,告訴他辭海中提到楊度的時候,一定要寫他晚年加入了我黨,一直到死,都是周 恩來直接領導的事實,由此可見,周恩來也是非常認可楊度的。

在那個各種思想碰撞的年代,楊度一生的經歷,正是中國近代為實現救亡而尋找真理的一個歷史縮影。從他的傳奇經歷中,不難發現,他終其一生都是在為救國而奔波,雖然,所有的嘗試都沒有成功,但始終也沒有放棄,臨終前,自挽:帝道真知,如今都成過去事;醫民救國,繼起自有後來人,也算是對自己的一生做了總結。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17747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