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何要掩蓋蘇聯空軍製造朝戰「米格走廊」真相

核心提示:美國空軍很早就知道他們真正的空中對手既不是朝鮮人,也不是中國人——美國飛行員不僅在空中看到了歐洲人的面孔,而且在無線電通話中聽到了俄語。但是艾森豪政府一直將這一情報壓下來,因為如果「泄露出去,將形成與俄國開戰的巨大壓力」。

1950年,秘密進入中國的蘇聯飛行員合影,這些飛行員全部著中國軍服。由於中國空軍過於年輕和弱小,在整個韓戰的空戰中,蘇聯空軍實質上擔負了大部分的戰鬥任務。儘管蘇聯空軍參戰成為公開的秘密,但雙方都對這一事實進行了掩蓋。資料圖

本文摘自:人民網,作者:郭田珍、郝建業,原題:蘇聯空軍朝戰真相:毛澤東的最後決定感動了史達林,節選

1950年10月1日,史達林致電毛澤東,要求中國軍隊以志願軍的方式入朝參戰,在三八線以北地區組織防禦。

10月2日毛澤東起草給史達林的回電,同意立即出兵,但要求蘇聯給以武器裝備方面的援助。但是,在當天召開的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上出現了不同意見,多數領導人主張對出兵的問題應慎重考慮。毛澤東的電報沒有發出。

10月5日下午,在毛澤東和彭德懷的積極推動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終於決定派兵入朝作戰。

毛澤東派周恩來和林彪赴黑海向正在此地休養的史達林講明情況。

關於黑海會談中蘇雙方的立場及其結果,沈志華根據最新解密的10月11日史達林和周恩來給毛澤東的聯名電報,作出了這樣的結論:會談的初步結果是中國暫不派軍隊入朝作戰,同時建議金日成撤離北韓。

沈志華說:「周恩來提出了中國出兵的困難,史達林答應向中國提供武器裝備,但表示蘇聯空軍至少要待兩個月後才能出動——這是周恩來拒絕中國先出動陸軍的主要理由。」

史達林的顧慮是什麼呢?「一是,這個時候南韓先頭部隊已越過三八線,朝鮮北部即將成為戰區,史達林不願顯示出蘇聯將與美國直接和公開對抗的跡象。二是,史達林對待中國入朝作戰的心態非常複雜。在美國參戰後,史達林希望中國做好出兵準備;在戰局陷入危急後,史達林極力鼓動中國出兵;當美軍越過三八線,而中國在出兵問題上猶豫不決時,史達林又很不放心。所以,蘇聯空軍晚兩個月出動,就是要看先行的中國軍隊是否能在朝鮮站住腳,從而在時間和空間上給莫斯科留下一個迴旋餘地。」沈志華分析。

史達林向金日成通報了「中國軍隊尚未做好出兵準備」的會談結果,這令朝鮮人非常沮喪。平壤的政府機關和外交使團開始撤離。

就在這時,北京的情況發生了重大變化。10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緊急會議,中國再次決定派兵入朝作戰。得知情況後史達林緊急電告金日成:「鑒於中國同志做出新決定,請把昨日發給您的電報中提出的在北韓進行疏散以及朝鮮軍隊向北撤退的時間往後拖一拖。」

中國人的立場和要求迫使史達林不得不表態,蘇聯空軍即使出動,也只能到鴨綠江邊,不會配合志願軍入朝作戰。這不啻向中國領導人頭上澆了一盆冷水,10月17日,毛澤東急電彭德懷、高崗進京議事,並將出兵日期推遲。經過10月18日會議的討論,中國決定,仍於10月19日秘密出兵朝鮮。

中國領導人的最後決定感動了史達林。1950年10月28日,蘇聯駐華顧問通知周恩來,蘇聯空軍部隊將立即投入戰鬥,並越過鴨綠江迎擊美國飛機。此後不久,在朝鮮鴨綠江至清川江地區的上空,蘇聯米格-15殲擊機已成為美國飛行員懼怕的敵人,這就是朝戰期間著名的「米格走廊」。

需要指出的是,對於蘇聯空軍在朝鮮作戰,史達林作了種種掩飾:嚴禁任何飛機從蘇聯領土起飛投入作戰;所有飛機都塗上志願軍或人民軍的標誌;蘇聯飛行員都要穿上中國軍服,且在空中通話時不得使用俄語。

實際上,美國空軍很早就知道他們真正的空中對手既不是朝鮮人,也不是中國人——美國飛行員不僅在空中看到了歐洲人的面孔,而且在無線電通話中聽到了俄語。但是艾森豪政府一直將這一情報壓下來,因為如果「泄露出去,將形成與俄國開戰的巨大壓力」。

「正是華盛頓與莫斯科的這種默契,使蘇聯空軍參加韓戰的歷史真相沉寂了40多年。」沈志華說。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17691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