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爭雖然在軍事裝備上遠遠比不上今天的水準,但是在戰爭的慘烈程度上卻毫不遜色,甚至在某些戰役中猶有過之。流血漂櫓,殘肢斷臂,甚至在糧草不濟的情況下,殺人而食。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而衰的重要轉折點,在這場浩劫中,有一場戰役十分重要,那就是睢陽守衛戰。睢陽位於今天的河南商丘,在唐朝時期,該地處於大運河汴河河段中部。
當時唐朝經歷戰亂,國家稅賦大半源於長江、淮河流域支撐,而睢陽就是保障稅賦調運通暢的樞紐,可謂是唐朝的戰略重地。
當時安祿山已經被殺,他的兒子安慶緒派尹子奇率兵攻打睢陽,唐軍這邊守衛睢陽的大將是張巡。張巡此時已經是天下名將,不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們看看兩邊軍事力量的簡單對比,就知道張巡面臨的是一個怎樣的局面。
叛軍尹子奇率領本部兵馬和突厥、同羅少數民族聯軍,共計十幾萬人馬,後續還有援兵支持,且裝備精良,糧草充足。再看看張巡這邊,兵力最多時不滿7000人,還有不少傷兵,糧食匱乏,裝備基本靠搶,而且基本沒有援兵支持。
如此懸殊的力量對比,讓人看著都直冒冷汗。絕境之下,張巡卻著實打的漂亮,多次領兵主動出擊,打的叛軍數十萬人馬多次後撤,更是用計誘尹子奇出陣,一箭射瞎其左眼,讓敵軍膽寒。
張巡在睢陽堅守10個月,交戰400多次,憑藉不足7000人的軍隊,殲滅敵軍12萬人,憑藉如此戰績張巡可以同任何明將比肩,然而巨大的戰果背後,是無與倫比的慘痛代價。
睢陽久困無援,糧草不濟,殺光了城中馬匹、麻雀、老鼠。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基本都吃了個乾淨,眼看就沒什麼可吃的了,張巡殺了自己的愛妾,其他將領也殺了自己的奴僕,將屍體充作軍糧。
最後張巡集中起整個睢陽城中的婦女,殺掉然後分給士兵吃掉,如此地獄光景,如此慘絕人寰,可是張巡知道自己多撐一刻,朝廷就多一分勝算,用他的話說:
「睢陽,江淮之保障,若棄去之,賊必乘勝長驅,是無江淮也。」
睢陽最後只剩下四百餘人,無法堅守,被叛軍攻陷。張巡也落入敵手,叛軍將領尹子奇雖然被張巡用計弄嚇了一隻眼睛,雖然在睢陽損兵折將,可是他真心佩服張巡的謀略膽色。他問張巡:「聽說你每一戰都眥裂齒碎(就是眼角爆裂,牙齒咬碎),這是為什麼呢?「
張巡說:「我的志向是殺賊報國,但是力有未逮罷了。「尹子齊用刀拔開張巡的嘴,裡面稀稀落落的剩下三四顆牙齒,尹子奇佩服的張巡,想收為己用,但是終未能如願。張巡臨死之時,顏色不亂,揚揚如常,最終和手下三十六人共同赴死。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17610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