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解密:兩岸和談啟動前夕,老毛蔣公卻先後病故;為何蔣介石臨終遺言《棺材不落土》?真相令人嗟嘆;遺願未了,此恨綿綿。

張無忌| 2017-01-26| 檢舉

歷史解密:兩岸和談啟動前夕,老毛蔣公卻先後病故;為何蔣介石臨終遺言《棺材不落土》?真相令人嗟嘆。遺願未了,屍骨已寒,此恨綿綿無絕期。

歷史總是相似的,毛主席與蔣介石晚年不約而同,有心促成兩岸重歸大一統;開始著手促成海峽兩岸的和平統一。

1972年,毛主席曾囑咐身邊人帶信給紐約國民黨「政府外交部常駐美國大使」顧維鈞,邀其回國看看,並傳達自己對於海峽兩岸統一的期望與兩岸同胞期待統一的願景。

蔣介石逝世後的葬禮

1973年,他甚至打算安排專人送章士釗老先生飛香港,成為與台灣溝通的橋樑,但是遺憾的是章士釗先生還沒開始擔當其重任,就在香港不幸病逝。

1975年,蔣介石也秘密派遣自己心腹,時任「總統府資政」的陳立夫,向大陸示好,並且發出了對毛主席訪問台灣的邀請。

陳立夫甚至公開在報紙上發表《假如我是毛澤東》一文,「歡迎毛主席與周總理訪問台灣,國共兩黨重修舊好」。呼籲毛主席能「以大事小,不計前嫌,效仿北伐和抗日國共兩度合作的前例,開創第三次國共合作的新局面。」

毛澤東收到這一消息,顯得非常的高興,並用實際行動積極反應。

1975年在黨中央與國務院的指示下,中共司法機關開始對沒有特大罪行的293名戰爭罪犯、95名美蔣特工和49名武裝特務船員進行了釋放的處理,願留下的安排工作,願去台灣的給路費。毛澤東私下還語重心長的對二度復出工作的鄧小平說:兩岸要儘快實現「三通」,你可以代表我去台灣訪問。

毛澤東與蔣介石合影

病榻上的毛澤東和蔣介石正在竭盡全力地向歷史做著交代。

可是,天公不作美,和談還沒有正式啟動,蔣介石就走完了他非凡的一生,他臨終留下遺言,棺材不落土,要等到將來有一天葬到大陸的故鄉去。

蔣介石的去世,無疑對於統一大業來說是一個損失。

蔣介石離世:毛澤東只說了三個字,眾人皆驚。

1975年4月,杭州西湖春花綻放,柳枝搖曳,雀躍鶯啼,一派生機盎然的情形,毛澤東住在這裡已經兩個月了。4月5日午夜,中國國民黨總裁蔣介石,因心臟病在台北士林寓所去世。

工作人員非常高興地將這一消息報告給毛澤東。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毛澤東並沒有顯示出高興的神情,而是一臉凝重地說了三個字:「知道了。」

沒人能夠了解毛澤東此時的複雜心情。的確,蔣介石和毛澤東曾是一對「老冤家」。從1927年開始,這兩位20世紀不可或缺的重量級政治人物,纏鬥了大半輩子。但到了1970年代,他們都步入晚年時期。當年的恩怨情仇已漸漸淡化。

毛澤東與蔣介石合影

在蔣介石這邊,出現了越來越強烈的思鄉之情。他多次公開反對「兩個中國」的主張。

1967年9月7日,蔣介石在與日本首相談話時說:《美國由於不願捲入反攻大陸的漩渦,於是有了兩個中國的想法,藉此苟安於一時,殊不知兩個中國的辦法,是我所絕對反對,而也是中共所不能接受的,僅為一種幻想而已。》

毛澤東則早已超然以「老朋友」呼蔣。1972年2月21日,毛澤東巧妙地把蔣介石「拉」入中美間的歷史性對話中,他握著尼克森的手幽默一語:「我們共同的老朋友蔣委員長對這件事可不贊成了。」

毛澤東與蔣介石合影

輕鬆一語把中美蔣三方本來很敏感微妙的關係清晰地點化了。當尼克森問道:蔣介石稱主席為匪,不知道主席稱他什麼?毛澤東哈哈大笑,周恩來代答:「一般地說,我們叫他們『蔣幫』。在報紙上,有時我們稱他作匪,他反過來也叫我們匪,總之,互相對罵就是了。」毛澤東說:「實際上,我們同他的交情比你們長得多。」

到了「文化大革命」後期,毛澤東又在進行促進國共和談與和平統一祖國的工作。1972年10月,他曾要求去美國的人前往紐約看望國民黨「政府外交部常駐美國大使」顧維鈞,邀請他來大陸看看,還要告訴他統一祖國是海峽兩岸愛國人士共同的願望。

1973年春天,他又打算派專機送章士釗老先生飛香港,要架通溝通大陸與台灣的和平橋樑。但章士釗先生不幸病逝於香港。1975年元旦,蔣介石發表了一生中最後一個「復國」文告。

春節前後,回台任「總統府資政」的國民黨元老陳立夫接受蔣秘密使命,經秘密渠道向中共發來了邀請毛澤東訪問台灣的信息。陳立夫和談心切,沒等共產黨迴音,就在香港報紙上公開發表《假如我是毛澤東》一文。

「歡迎毛澤東或者周恩來到台灣訪問與蔣介石重開談判之路,以造福國家人民。」陳立夫特別呼籲毛澤東能「以大事小,不計前嫌,效仿北伐和抗日國共兩度合作的前例,開創再次合作的新局面。」

毛澤東與蔣介石合影

毛澤東給予了積極反應。他曾對二度復出擔任第一副總理的鄧小平說:兩岸要儘快實現「三通」,你可以代表我去台灣訪問。

1975年里,司法機關連續特赦了全國在押的293名戰爭罪犯、95名美蔣特工和49名武裝特務船員、原國民黨縣團級以上黨政軍特人員,能工作的安排工作,不能工作的養起來,願去台灣的給路費。病榻上的毛澤東在竭盡全力地向歷史作著交代。

可是,沒有等到和談正式啟動,蔣介石就永遠地走了。他臨終留下遺言,棺材不落土,要等到將來有一天葬到大陸去。據未被證實的消息源稱,毛澤東私下為蔣介石舉行了一場個人的追悼儀式。

毛澤東與蔣介石合影

話說那天,毛澤東只吃了一點點東西,沉默莊嚴地把張元乾的送別詞《賀新郎》的演唱錄音放了一天。這首詞只有幾分鐘長,反覆播放便形成一種葬禮的氣氛。毛時而靜靜地躺著聽,時而用手拍床,擊節詠嘆,神情悲愴。

這首詞的最後兩句,原文是:「舉大白,聽金縷」,表示滿腔悲憤,無可奈何,只能借飲酒寫詞聽唱來消愁。為蔣介石送葬後幾天,毛澤東仍念念不能釋懷。下令把這兩句改為「君且去,不須顧」,重新演唱錄音。這一改,使送別的意味達到高潮,送朋友流亡外地變成了生離死別。毛澤東向蔣介石做了最後的告別。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17442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