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朝官員工資水準,一品大官一年工資讓人吃驚。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顧炎武曾經感嘆「自古百官俸祿之薄,未有如此者,講的就是當時的官員工資,其大概意思就是說當時的明朝官員工資很低,做官沒有出路,如果做一個正經的好官,一年的工資基本養不起一個家庭,然而歷史考究,發現明朝官員其實並不窮,有的還很富有。

有一本書叫做《醒貪簡要錄》。這份教材詳細記載了朱元璋制定官吏工資標準的理論依據。明代正一品官員的俸祿是每月支米87石,一年1044石。明代的一石米大約是現在的155市斤,按現在一斤米值2元錢算,年薪大概是32萬元。在明代,正一品官員相當於現在的總理副總理一級,一個大國總理,年薪32萬元不能算高。但是如果按照當時的物價水平進行拼評判,你會覺得已經相當不錯了,下面就用當時的一些數據進行對比一下。

按照現代經濟學的評價方式,一般可以用恩格爾係數(食物支出/消費支出總額)來評價一個人的生活水準,係數≤20者為極度富裕、係數20—40的為富裕。這個是目前世界上認為比較合理的評判方式,世界各國也都用這個來判斷本國經濟水平。照明清時代的通常說法,一個人吃飯每天需米一升,每月需米三斗。中國古代的家庭人口數據則顯示,每戶平均是4—5人。縣令月薪7.5石米,假如其一家是5口人,那麼吃飯每月需米不過1.5石,僅占月薪的20%。米是主食,假定其他食物花費與米的價值相同或稍低,那麼,按恩格爾係數計算,工資可以使縣令一家處在係數≤40的水準,因此很明顯處於富裕水平。並不是像歷史當中某人說的那樣,窮得大家都不願意去做官。

仔細想想,沒有一個朝代再窮會窮官,這也是每個時代的人都會拚命讀書只為做官的原因之一,且不說油水的多少,基本工資也不會少,現在這個時代為做官的激情更是達到了歷史的最高潮。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17273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