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0 08:58
中國軍隊在抵抗日軍進攻。
中 國軍隊在抗戰期間,經常把敵人放近了,打近戰,打手榴 彈戰實際也是迫於武器落後而不得以的做法。第47軍軍部諜報參謀張燦華回憶在1944年4月,中國軍隊在河南雲夢山阻擊日軍,士兵們剛吃完2個鍋盔,日軍 炮彈就砸到陣地上。日軍炮彈在中國士兵當中不斷開花,陣地上血肉橫飛。日本戰機也不斷俯衝掃射投彈,中國士兵承受著巨大的傷亡和壓力。但是,中國軍隊毫無 反擊手段,士兵們握著手榴彈和刺刀躲在戰壕里,只能用人命承受著打擊。等待著,日軍開始衝鋒,才能打近戰。打到最後,軍需官大聲向軍長報告:「再打就沒錢 發撫恤金了」。
陣地防禦並不像電視劇一樣,敵人一窩蜂似的往上跑,我方就站在戰壕里大喊著咣咣猛打,好似打獵一樣,機槍聲中,手榴彈下打 得 敵人屁滾尿流。1937年10月,中國軍隊第61軍,第9軍在山西與日軍交戰,擁有大量衝鋒鎗和手榴彈等近戰武器的中國軍隊依靠山區地形構築有堅強工事, 甚至還有坑道,就是準備進行近戰。但日軍並不急於衝鋒,而是在距離中國軍隊陣地前500米,也開始構築工事,進行掘壕作業,步步緊逼。臨近中國軍隊陣地 後,日軍開始施放火焰噴射器和以大口徑迫擊炮發射汽油彈,火燒中國軍隊陣地,不僅大批中國士兵被燒傷,貯存的彈藥也引發殉爆。
我們翻看中 國 軍隊的歷次戰鬥,幾乎全部都記述著相類似的內容,把敵人放進,用手榴彈打。投彈技術好的兵,往往可以優先破格晉升,例如第34軍第71師的袁廷臣,山東 人,是該部隊投彈能手,一出手就是50多米,在析口會戰戰鬥最激烈的時候,一個人一天就扔出去2箱手榴彈,阻止敵人多次進攻,兩個胳膊因為投彈完全紅腫, 戰後被直接提升為連長。
手榴彈同時也是一種游擊騷擾戰武器,在1944年擔任日軍中隊長的藤原彰回憶:「中國軍隊進行的反擊並不僅僅是根 據 正面作戰方法而採取的白天進攻,還經常派少數中國士兵趁夜潛入日軍陣地附近出其不意地發動襲擊。1944年8月24日或25日左右,中國士兵在夜晚潛入日 軍第三小隊防守的陣地投擲手榴彈,炸傷了第三小隊的隊長三宅准尉以下的多名日軍士兵。」
在撤退戰鬥中,中國軍隊也採取了讓大部隊先行撤離,只留下少數人投擲手榴彈的戰術。那些中國士兵在對日軍投出了手榴彈之後也會利用地形迅速地撤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沒有哪一個國家的軍隊如此倚靠手榴彈,也沒有那個國家的軍隊靠步槍和手榴彈去抵抗強大的敵人,並且沒有屈服,直到勝利來臨。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