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
存在時間: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
羅馬帝國,正式名稱為元老院與羅馬人民,是古羅馬文明的一個階段。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通常將羅馬帝國稱為大秦等。在世界古代歷史上,羅馬的擴張使羅馬超出了一個城邦的概念,成為一個帝國。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稱號,羅馬共和國由此進入帝國時代。
安敦尼王朝皇帝圖拉真在位時(公元98年—公元117年),羅馬帝國達到極盛,經濟空前繁榮,疆域也達到最大:西起西班牙、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游,南至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海,全盛時期控制了大約5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君主制國家之一。
華夏第一帝國
存在時間:公元前221年——公元420年
公元前221年之前,中國處在春秋戰國這個歷史階段,在這數百年時間,稱霸和兼并戰爭是主旋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剪滅六國,正式建立大一統的秦朝。而對於華夏第一帝國來說,除了秦朝外,還包含了兩漢和晉朝,直到五胡亂華這一歷史階段為終止。對於華夏第一帝國來說,不僅奠定了中華版圖的基本疆域,而且在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處在世界領先地位。
阿拉伯帝國
存在時間:公元632年——1258年
阿拉伯帝國是中世紀時地處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伊斯蘭帝國,唐朝以來的中國史書均稱之為大食,而西歐則習慣將其稱作薩拉森帝國。阿拉伯帝國歷經626年,1258年,阿拔斯首都巴格達被大蒙古國的西征統帥旭烈兀攻陷,阿拉伯帝國滅亡。
阿拉伯極盛疆域東起印度河及蔥嶺,西抵大西洋沿岸,北達高加索山脈、裏海以及法國南部,南至阿拉伯海與撒哈拉沙漠,國土面積達134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古代歷史上東西方跨度最長的帝國之一,也是繼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之後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阿拉伯帝國的興起改變了周邊許多民族的發展進程,在中世紀的歷史上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華夏第二帝國
存在時間:公元581年——1279年
在中國封建王朝中,該階段的將近700年時間,不僅和阿拉伯帝國相重疊,還是我國封建王朝的成熟階段。在隋朝結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唐朝和宋朝繼續推動著封建王朝的前進。在唐宋時期,中國版圖疆域進一步擴大,人口和政治、經濟實力快速增長。尤其是在宋朝時期,不僅科技水平領先於同時期的歐洲,宋朝人民的生活水平,更是獨步於世界。
蒙古帝國
存在時間:公元1206年——1388年
蒙古帝國是在13世紀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與四大汗國聯合組成的大帝國,是西方史學家對蒙古政權的統稱,與內部統一的大蒙古國定義不同。公元1206年,孛兒只斤·鐵木真在斡難河上游的大忽里勒台被推舉為大可汗,標誌著大蒙古國的誕生。
鐵木真及其子孫在對外征戰中,開拓了東起日本海、西抵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亞、南至波斯灣的遼闊疆域,國土橫跨亞歐大陸,鼎盛時期的蒙古國土面積達三千多萬平方公里(含西伯利亞北部),僅次於大英帝國的3367萬平方公里。在當時世界歷史階段,蒙古帝國的人口和國土達到了五分之一的比例,也是五大帝國的最後一個。
文/情懷歷史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16914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