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10日下午2時,蔣介石帶著蔣經國,乘坐專機「美齡號」從成都鳳凰山機場起飛,倉惶逃往台灣。
這一走,蔣介石終生不曾回到大陸。
到了台灣後,蔣介石就可以過他的安穩日子嗎?
並沒有。
早在1949年3月15日,預感蔣介石會將台灣作為流亡地的中共中央,就發布了新華社社論,《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台灣》,第一次提出「解放台灣」的口號。 蔣介石正式逃到台灣後,12月31日,中共中央又發表《告前線將士和全國同胞書》,文章中將 「解放台灣」作為人民解放軍1950年的任務之一。 自那以後,「解放台灣」一直是中共中央對台灣的工作方針——直到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除了口號,解放軍更是對台灣保持高壓態勢。 1949年下半年,解放軍陸續攻取福州、漳州、廈門等沿海重要城市; 1949年10月,解放軍在攻打金門時失利。戰後,解放軍充分吸取經驗,繼續攻取東南沿海島嶼; 1950年4月16號,解放軍發起海南戰役,開始大規模渡海進攻,在島上瓊崖縱隊的有力配合下,經過15天的激戰,解放了海南島……
面對中共中央的「解放台灣」政策,再加上解放軍的步步緊逼,蔣介石在台灣的日子也不好過。他要考慮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如果解放軍真的攻占了台灣,他將流亡何地? 蔣介石最初考慮的是菲律賓。 1959年7月,蔣介石就來到菲律賓,一方面,是與菲律賓、韓國等構建遠東地區的反共大同盟,一方面,是尋求萬一台灣不保,則將尋求新的流亡地點。 當時,有記者問菲律賓總統季里諾,是否允許中國在菲律賓建立流亡政府?季里諾回答:「如果蔣氏提出這一計劃,我們勢將不加拒絕。」 然而,宋美齡的想法與蔣介石不一樣。 1949年,當蔣介石倉皇逃到台灣時,宋美齡正在美國尋求援助。她深知,如果沒有美國的援助,蔣介石要想守住台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那麼,蔣介石在台灣不保後,將去哪裡? 在宋美齡看來,蔣介石最好的流亡地是美國。可是,當時的美國政界和軍界,都對蔣介石這個「獨裁者」沒啥好感。蔣介石真到了美國,日子肯定也不好過。經過認真考慮,宋美齡告訴蔣介石,他應該選擇瑞士為流亡地。
瑞士是永久中立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蔣介石如果選擇瑞士為流亡地,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然而,蔣介石卻不這樣看。 蔣介石對奉命來勸他的孔令儀丈夫陳繼恩說,共產黨即使攻打台灣,也需兩三天才能登陸,到時離台也來得及。而且,台灣即使保不住,他也不會到瑞士,要去就去日本。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16379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