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忠1891年8月11日生於山東臨清,20歲時考入天津法政學堂,同期秘密加入同盟會,後加入馮玉祥的西北軍,官至集團軍總司令。抗戰期間,他率部一戰於淝水,再戰於臨沂,三戰於徐州,四戰於隨棗,1940年5月16日,馬革裹屍,以集團軍總司令之位殉國。張將軍的死訊震動中國,他的抗日功績受到國共兩黨的一致認可,蔣介石曾撫棺長哭,嘆國軍柱石傾倒。
1940年5月7日晨,張自忠率領第33集團軍的預備隊74師、總部特務營、總部部分人員及兩名蘇聯顧問渡過襄河。此次是張將軍第四次東渡襄河了,臨行之前張將軍分別給馮治安副總司令和59軍的高級軍官留下了兩封信。這是張將軍的一貫做法,他每次上戰場之前,都會先留下一封信預作遺書之用,以示死戰之意,戰後回來再行銷毀。 5月15日,張將軍率總部和74師抵達南瓜店。此時,由於集團軍總部無線電通信頻繁,被日軍通信部隊察覺,並被偵聽到電台確切位置,第二天清晨日軍第39師團對南瓜店發起猛攻。 5月16日上午,在與日軍激戰數小時後,張將軍命令總部非戰鬥人員及兩名蘇聯顧問撤離戰場,午時,張將軍左臂負傷,但仍督戰不退。下午4時許,張將軍身中七彈,以身殉國。當天總部及特務營官兵一同殉國者還有:高級參謀張敬、團長洪進田、主任副官馬孝堂(重傷,數日後犧牲)、隨從副官洪金四、賈玉彬,及白振瀛、趙世森、崔榮祥、徐蔚峰等五百餘人。
運送張自忠將軍靈柩的「民風號」專輪
當年的日軍、有資料記載著張自忠壯烈犧牲的場景:日軍第四隊一等兵藤岡是第一個衝到近前的。突然,從血泊中站起來一個身材高大的軍官,他那威嚴的目光竟然使藤岡立即止步,驚愕地愣在那裡。沖在後面的第三中隊長堂野隨即開槍,子彈打中了那軍官的頭部,但他仍然沒有倒下。清醒過來的藤岡端起刺刀,拼盡全身力氣、猛然刺去,那軍官的高大身軀終於轟然倒地。 馬孝堂跟隨張自忠到最後的一秒鐘,犧牲前,張自忠說:「我這樣,死得好……」這一年,張自忠年僅49歲。
蔣介石、馮玉祥、孫科、于右任、孔祥熙等於碼頭迎靈祭奠
毛澤東為他題輓詞「盡忠報國」; 蔣介石驚聞張自忠殉國,立即下令第五戰區不惜一切代價奪回張自忠的遺體。5月23日,張自忠將軍的靈柩由10萬民眾護送,在宜昌上船,運往重慶。日軍飛機多次在宜昌上空盤旋,10萬宜昌人眼睜睜地看著敵機,無一人驚慌躲避,而日軍飛機也沒有轟炸。 靈柩送到重慶後,葬在北碚的梅花山。馮玉祥將軍在墓地周圍親手栽種了許多梅花,並親自為自己的老部下題寫「張上將自忠弟、千古藎忱不死」的題詞。延安也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 張自忠殉國兩個多月後,夫人李慧敏才獲得這一噩耗,她沉痛地說:「張自忠為國家戰死疆場,我不難過。我雖然是一個婦女,也應當有份。」不久,她將家事交給張自忠的弟弟,自己絕食七日而死。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