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虧錢也要買中國的這件東西,乾隆說,咱不缺錢,就是不賣你

茶葉是中國每個家庭基本都會有的,在中國人看來是平常不過的東西,但是在18世紀的歐洲絕對是硬通貨,其地位絕對不亞於現在的Apple ,當時產茶和同時出口茶葉只有中國,歐洲人因為受到大量由中國回到本國傳教士的影響,興起了喝茶的風氣,通過這些傳教士的介紹,歐洲人才知道在世界另一端居然有這樣巨大的一個帝國存在,一陣中國風席捲歐洲。

中國商品成為搶手貨,更是歐洲貴族彰顯身份的體現。

許多外國商隊都來到中國希望能進行貿易通商,按照規定,每艘商船必須繳納2484兩白銀的管理費,才允許在中國進行貿易。

面對這筆不菲的費用,外國商隊還要託人送禮才能買到繳納費用的號牌,一時間雲集在中國沿海的外國商船鋪天蓋日。

在眾多的外國商隊中有非常著名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它是由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授權的的全權貿易公司。到了中國後,東印度公司不知道能賣給當時的清朝政府什麼,這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好像什麼都不缺少,最後只能拿並不受歡迎的毛紡織品來賣,結果全部都是虧本銷售。

接下來的120年中,東印度公司與其說是從事貿易,不如說是一個採購者,為了茶葉生意,東印度公司把大量的白銀運到了中國,通常一艘商船9成裝的都是購買茶葉的白銀,只有剩下1成是貨物。

短短數十年間流入中國的白銀高達數千萬兩。

為了改變這種不利的貿易局面(按現在的話說叫貿易順差),東印度公司跑到寧波開設了一家辦事處,想試一試在這裡他的毛紡織品能不能打開市場,事與願違,寧波周圍的浙江正是清朝政府的紡織中心,一方面割捨不下茶葉的巨額利潤,另一方面有沒有辦法打開中國市場,讓東印度公司處於十分尷尬和兩難的境地,折騰來折騰去不遠萬里跑來是在給中國人打工賺錢。

1756年,東印度公司派來一位叫洪仁輝的英國人,這個洋鬼子在中國生活多年,精通粵語、福建話,對清朝政府的那套規矩也很熟悉。

在他的努力下,利用生絲逐漸打開了一片市場。

兩廣總督發現海關稅收受到影響,把關稅提高了一倍,還是不能改變這個局面。

上書清政府,乾隆皇帝來了個更絕的,直接把除廣州外的通商口岸全部關閉。

東印度公司一下傻了眼,好不容易打開的市場,說沒就沒了,多次請求要朝見中國皇帝,都被拒絕。

洪仁輝這個洋鬼子想了個招,他向清政府狀告中國商人黎廣華欠他五萬兩白銀不還,各級督撫都不敢貿然處理,呈報到乾隆皇帝這裡,考慮到關係大清顏面的因素,委派大臣查明案件,最後將黎廣華抄家,用罰沒的家產償還欠款。

洪仁輝盤算著可以利用叩謝乾隆皇帝的機會要求再次開放其他通商口岸,結果他萬萬沒想到,乾隆皇帝不但拒絕他的要求,還以藐視「一口通商」的罪名將他關在澳門大牢三年,最後把他趕回英國,給他寫狀子的中國人,也被乾隆皇帝殺了頭。

從東印度公司和其他國家商隊強烈要求清政府多開放通商口岸的強烈要求不難看出,在那個時期的對華貿易上,中國是絕對具有主動權和話語權的,可惜的是「一口通商」的政策讓繁榮的外貿格局就此萎縮,也關閉了與世界的大門。

作者:頭條號 / 史諫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16121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