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0年8月,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倉皇出逃,並派慶親王奕劻與直隸總督李鴻章赴北京與侵略軍談判。
談判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懲辦「禍首」,所謂禍首,就是八國聯軍認定的利用義和團排外主戰的頑固派大臣。
其實,最開始的時候,列在「禍首」名單首位的就是慈禧太后,可是,後來經過奕劻與李鴻章的反覆交涉,才把慈禧從禍首的名單中剔除。

剩下的,還有不少王公親貴,到了這個時候,慈禧也只有丟卒保帥,革職的革職,殺頭的殺頭。其中有一個名叫趙舒翹的,死得最慘。
趙舒翹,清朝末年大臣。陝西長安(今西安市)人。

趙舒翹這個人,應該說是一名很有能力的官員,特別是刑部任職的時候,在法律方面相當有建樹,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對趙舒翹一直很欣賞,覺得趙舒翹相當靠譜。
1899年,他為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繼任軍機大臣,兼管順天府(今北京市)府尹。
他剛直不阿,不畏權貴,多次平反冤案,"直聲震天下"。
隨著趙舒翹的官越當越大,趙舒翹的野心也越來越大,為了繼續向上爬,他不惜指鹿為馬取悅慈禧和掌權的頑固派。
對於頑固派利用義和團驅逐外國人的做法,本來趙舒翹並不贊成,作為讀書人的他對於義和團的裝神弄鬼根本就不相信,可是他知道慈禧想利用這個機會把干涉她廢黜光緒皇帝的洋人全部趕走,他只好昧著良心說話。

剛毅指揮軍隊和義和團圍攻使館的時候,和趙舒翹同坐城樓觀戰,還飲酒助興,趙舒翹為了拍剛毅馬屁,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
慈禧太后召見趙舒翹,詢問他對於義和團的看法,潛台詞是,義和團靠不靠得住,趙舒翹居然回奏慈禧:「沒有問題。」
慈禧對趙舒翹深信不疑,聞言大喜,終於最後搞到不能收場。
趙舒翹被指定為「禍首」後,聯軍必欲置諸死地,1901年初,清廷正式下詔將趙舒翹賜死,並由岑春煊前往監刑。
聽到這個消息時,趙舒翹正在書房看書。他先是一愣,又是淡淡一笑,心也就放寬了。而後,他身體後仰,讓腦袋靠在太師椅背上,微閉雙目,思量起這幾個月的所作所為,怎麼想,自己也沒有什麼大礙。
依他的想法,在整個義和團事件中,在朝廷商討對八國聯軍的對策時,他所做的,能被八國聯軍當做口實來懲辦他的,也不過兩點。
而且,在他看來,這兩點都微不足道。

他還記得,是夏天的那陣,京津地區鬧起了義和團。慈禧命令他到琢州去解散義和團。從骨子裡來說,他是同情義和團的,更贊成義和團提出的「扶清滅洋」的口號。但既然老佛爺要解散義和團,他也不想在這件事上有什麼作為。只是,前腳他剛到琢州,後腳剛毅又跟了上來,主張利用義和團攻打外國使館。他知道剛毅在西太后眼裡的位置,更知道剛毅比自己權重,因此上,也就附和了剛毅。

「要辦,也只能辦剛毅這個首犯,自己無論怎麼看也是個從犯,又能如何呢。」
趙舒翹這樣想過之後,兩個眼角里流出一絲笑意,禁不住點點頭。
另外還有什麼呢?
趙舒翹又想起,當八國聯軍兵集大沽,意欲進攻北京之際,慈禧曾幾次召集六部九卿,商討戰和之策。
當時主戰主和兩派爭論得很厲害,甚至氣得主戰的西太后拍桌子,主和的光緒帝痛哭流涕。
但在這幾場戰和之爭中,他趙舒翹並沒有多嘴,只是當慈禧單召時,自己搞了個折衷,說是不如先戰,倘戰不利,再議和不遲。
可就憑這點,也夠不上治罪啊。
趙舒翹越想心裡越踏實。他睜開眼睛,目光移向了正牆上掛的一塊匾,臉上現出了紅光。
那是慈禧賜給他的,上面鐫著老佛爺親筆書的四個大字:鏡清光遠。他知道慈禧對自己恩寵有加,也絕不會因小過治他於死地。
他這樣想著的時候,長長地吁了一口氣。
雖說如此,他還是從太師椅上站起來,朝書房外走去。
可是慈禧又幾次下旨處死趙舒翹,心灰意冷的他決定自盡
。 趙舒翹的妻子拿出少許金子,服侍趙舒翹服下,趙舒翹無奈吞了下去,吞完後交代後事,更痛苦自己九十餘歲的老母親。
趙舒翹身體很好,吞金後沒有死;於是再吞服鴉片,結果還是沒死。
最後趙舒翹家人拿來綿紙放在趙舒翹面部,在上面澆灌燒酒,使其堵住七竅,一層一層反覆糊,終於斃命。
趙舒翹的死,引起了很多人的悲嘆和議論。
慈禧也曾多次談起趙舒翹,她說:「惟趙舒翹略曉事,但涿州復命時不應以拳匪無能為亂欺我」,每每談及,慈禧必淚下如雨。
不知道趙舒翹聽到慈禧為他流淚會作何感想。

作者:頭條號 / 偷窺歷史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