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談判蔣介石不敢扣留毛主席的真實原因

1945年抗戰勝利了,蔣介石當時在全國甚至世界上的威望達到了頂峰,各民主黨派和蔣政府都開始籌備和平重建問題。當然,延安是蔣政府的心腹大患。鑒於國際形勢蔣給毛澤東連發三封電報,邀請毛澤東到重慶共商國家大事,組織聯合政府。 不論怎麼說,毛澤東是去了,蔣介石要考慮如何接待毛澤東,他最開始訂了個四字方針是「誠懇、忍耐」。就是說,要很誠懇地對待毛澤東,而且蔣估計到毛會有很高的要求,所以他說要「忍耐」,蔣心中還是抱有一點談的希望的。 毛如約到達重慶以後,通過周恩來表示了中共方面的意見,第一條,表示中共要為實現三民主義而奮鬥;第二,承認蔣委員長現在在全國的領導地位。這兩條蔣介石當時看得很舒服、很高興,但是下面毛就要玩真的了。

共產黨提出由共產黨人擔任山西、山東等五省解放區所在地的省主席,擔任解放區廣為分布的廣東、湖北等六省的副主席,以及北平、天津、青島、上海四個特別市的副市長;而國民黨則只允許共產黨參加政府,各解放區官員都需要國民黨認可才能繼續留任。 軍隊問題上,共產黨提出將人民軍隊整編成16個軍共計48個師;而國民黨堅持最多只允許保留12個師。雙方的條件基本上是相差十萬八千里。 蔣介石很生氣,覺得毛要求過高獅子大開口,如果按照毛的要求下去,那麼政府就被共產黨控制了,覺得毛太不自量力,所以馬上轉變了接待方針,轉變成大家想不到的四個字,「拘留、審判」,蔣想借毛到重慶談判機會,把毛扣下來,然後用法律去審判他。當時蔣非常矛盾,如果把毛扣在重慶的話,美國人可能不答應,因為當年是美國人保證毛的安全,毛才到的重慶。

但是蔣想,美國人不答應還好說,實在不行就先斬後奏。但是蘇聯一定不答應,為什麼?因為本來毛不想去重慶,是史達林連續打了幾封電報給毛說你一定要去。如果真把毛主席扣了,蔣估計有兩個可能,第一,蘇聯紅軍當時占領了中國東北,有可能蘇聯拒絕撤兵,而且8月14號剛和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條約》8月29號就開始重慶談判,蔣不敢和蘇聯這麼快翻臉。第二,蘇聯紅軍可能會藉此口實可能占領新疆,打中國的西北。想來想去蔣還是決定「不冒天下之大不韙」。 在赴重慶談判前的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說:「我準備坐班房……如果是軟禁,那也不用怕,我正是要在那裡辦點事。現在蘇聯紅軍不入關,美國軍隊不登陸,形式上是中國自己解決問題,實際上是三國過問,三國都不願中國打內戰,國際壓力是不利於蔣介石獨裁統治的。蘇聯紅軍攻占東三省是有很大影響的。所以,重慶是可以去和必須去的「。所以說當時蘇聯紅軍占領東三省是毛主席去重慶談判的保護盾,雖然會有一定風險,但是毛料定蔣介石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重慶談判最後蔣又來了個180度大轉彎,給共產黨方面抗戰有功的人頒發青天白日勳章然後派張治中將軍將眾人禮送回延安,後來的蔣介石日記中記載了蔣當時的心理活動變化。蔣在日記中還說:毛澤東這個人陰陽怪氣、綿里藏針,不好對付。但是蔣又寫,我料定毛不能成事,他不會逃得出我的掌心。 之後正是因為我軍迅速前往東北,從蘇聯手中接管東北才有了後來的解放戰爭大好形勢,背靠蘇聯、外蒙、朝鮮三個社會主義國家,可進可退。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14930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