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自以為功德蓋過三皇五帝,於是自創名詞「皇帝」,並以「始皇帝」自居。結束戰爭的他開始琢磨丹藥,企圖達到長生不老的目的。
在當時,有許多奇人異士為了迎合皇帝的愛好而毛遂自薦,當然,其中也有不少渾水摸魚之徒。不過除了渾水摸魚的之外,也有一些有真才實幹的能人,誰呢?宛渠人。
顧名思義,宛渠人不姓宛也不姓宛渠,他不是某個人的名字,而是指生活在宛渠國的一個群體。
關於宛渠國的記載,正史上並沒有提及,包括《史記》和《資治通鑑》這兩本百科通史。而唯一的幾段文字描述,還得從《拾遺記》上找。
《拾遺記》卷四有載:有宛渠之民,乘螺旋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論波舟'。其國人長十丈,編鳥獸之毛以蔽形。始皇與之語及天地衫開之時,了如親睹」。
這段文言文很好解釋,翻譯過來就是說秦代有個宛渠的國家,住在那裡的人民出行乘坐一種叫「論波舟」的工具,這個「論波舟」呈螺旋狀,水陸兩用,遊行海底,而可以不進水,這可比古代的舟艦先進多了,拿到現在來說,都未必製造的出來。再看看宛渠國人的外貌,「身高十丈,獸絨敝體」。看到這裡,就很難想像了,一個能乘坐潛水器的國家,老百姓穿的竟是這麼古老的服裝,我華夏千百年前就不穿了好嗎?如果說衣服還不算怪的話,那他們的身高就真的驚到人了,秦代的一丈大概是0.231米,那麼十丈就是兩米三了。也就是說宛渠國隨隨便便一個人就能打破現在的吉尼斯身高記錄,普遍長的這麼高,當時世界上會有如此與眾不同的民族嗎?應該沒有,因為宛渠民未必是地球人。
首先我們拋棄嚇人的身高,來討論下這個「論波舟」,我們就可以發現,它無論是功能,還是外表,都跟外星人的宇宙飛船很相似,既能水用,又能陸用,秦朝不可能有這等科技。
除了飛行器外,他們還掌握著高效能源,當我們華夏還在使用蠟燭的時候,他們已經開發出了一種石頭大小的物質,這種物質在晚上可以發光,而且十分明亮,照亮一座屋子是不成問題的,如果將這種物質丟到水裡,它們又可以變成熱水器,使數十里的冷水瞬間沸騰。
除了科技這一特點外,宛渠人還狠博學,跟秦始皇聊天的時候,討論各種問題都十分輕鬆,即使是牽扯天地形成的時候,他們也能說的一溜一溜的,就像親身經歷過。秦始皇對此那是深信不疑,稱讚道:神人啊!
歸根結底,宛渠人到底存不存在,我也說不清,也沒有人說的清,畢竟《拾遺記》不是專門講歷史的,而且關於宛渠國的描述拿到現在來看,也感覺十分荒謬。
只能說,外星人可能存在,或許秦始皇見過,但這都不太重要,因為我們懷著好奇的心態了解下就好,畢竟那都是兩三千年的往事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