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禁鴉片,從來不是為了國民身體健康,林則徐說出了真正的原因

中國的教科書告訴我們,萬惡的英帝國主義在中國傾銷鴉片,戕害國人身心健康,清政府下令禁菸,英國人怒了,打了中國。 教科書好像是在給我們透露一個秘密:雖然清政府很腐敗,但好歹還是愛護百姓的。 那真實情況是這樣的嗎。清政府下令禁菸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我們都知道,下禁菸令的這個人,是道光皇帝。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道光肯定是最反對鴉片的人。實際上呢,你可能都不敢相信,道光本人也是吸鴉片的。 道光在登基之前,還在做親王的時候,沒事喜歡寫點文章,裝裝文藝青年。他自己有個文集,名叫《養正書屋全集》,其中有篇文章,道光記錄了自己平時的生活:「最近天氣不錯,心情也好,每天看看書,也沒啥事,累了就拿煙管來一發,吸個幾口,立馬神清氣爽。」 原文是這樣的:「新雪初晴,園林風日佳麗,日惟研朱讀史,外無所事,倦則命仆炊煙管吸之再三,頓覺心神清朗,耳目怡然。」 從流傳後世的畫像來看,道光面瘦如柴,也可能是因為長期吸鴉片的結果。 道光當了皇帝後,不知道他自己還吸不吸,但太后是要吸的。

孝和睿皇太后並不是道光的媽,只比道光大六歲,但按照名分道光還是要尊她為太后。當年道光能繼承皇位,就有太后擁護的功勞,所以道光對她非常好。太后每天宅在後宮裡,也不幹政,沒啥事干,於是在太監的推薦下,也加入了吸鴉片大軍。太后慢慢養成了菸癮,和鴉片形影不離。 太后、親王都在帶頭吸鴉片,各路貝勒、公主、太監,還有各地官僚,自然跟緊隊伍,一起吸,一起嗨。 皇室里的人都在吸,大家用了都說好。後來,鴉片慢慢地飛入尋常百姓家,被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熱愛。 1820年,同為鴉片愛好者的道光當上了皇帝。道光是體會過鴉片好處的,但是禁鴉片畢竟是國家主流思想,他的爸爸、爺爺都有下過禁菸令,各地一些官員也上表請求禁菸。於是道光叫來了一些大臣,請大家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怎麼處理鴉片問題。大清歷史上難得有這麼一次公開發表意見的時候。 這一年是1836年,一位著名人物說話了。這個人叫許乃濟,正因為他說的這段話,在中國的歷史書上他成了大反派。 許乃濟說:「鴉片這東西,禁是禁不住的,貪官污吏是擋不住的。不如索性放開,我們自己種,自給自足,那洋人從我們這裡就賺不到錢了,洋人自己就走了。」 道光聽了許乃濟這麼說,感覺似乎有點道理,但是畢竟這想法也是破天荒的,道光不敢決定,於是下令讓廣東大吏們開個會,討論一下許乃濟的這個辦法怎麼樣。 幾個月後,以兩廣總督鄧廷楨為首的廣東大吏們回覆說:「這個辦法不錯,對國計民生都有好處,但是我們認為,如果要開放鴉片貿易,也只能在廣州進行,而且要有廣東經營牌照,不然沒收。」 廣東大吏們的想法很明白:錢只能我們廣東官員賺,不能便宜了其它地方。

道光這時候也收到了一些反駁許乃濟的奏章,所以也猶豫不定。就在這時,關鍵的一位大吏出現了,他就是林則徐。 林則徐也上了個奏摺,裡面說到了兩個問題,刺中了道光心口。 林則徐說:「假如吸菸者一天費一錢,一年就是三十六兩,四萬萬人口,哪怕只有百分之一吸菸, 每年漏走的白銀就不止億兩了。」 清朝對外貿易本來是每年盈餘的,自從鴉片貿易後,開始逆差,最多的一年逆差千萬兩白銀。而清朝的國家其實就是道光的家,清朝的錢也都是道光的私產。作為號稱清朝最節儉的皇帝,自己家的白銀大量外流對道光來說絕對心如刀割。 林則徐說的第二條,甚至比第一條更嚴重。林則徐說:「現在官兵都在吸菸,照這樣下去,幾十年後,還有誰能打仗啊。」

在這之前就發生過一件事情。當時的兩廣總督李鴻賓帶兵在廣東鎮壓農民起義,被農民打得慘敗,原因是這群士兵趕上了雨天,點鴉片管點不著火,於是士氣大落,心情很差,仗都不想打了。 對任何一個專制政權來說,軍隊都是他們的最後一道防線。如果連軍隊都不行了,那麼這個政權只有倒塌的命運。 聽了林則徐的這兩句話,道光幡然醒悟,原來鴉片已經威脅到了自己的統治。這才道光下令禁菸的真正原因。 還有兩個好玩的事情。道光曾經是支持的許乃濟的,但他現在要禁菸了,許乃濟違反了現行國策,所以要大力批駁。於是道光利用中央媒體把許乃濟大批一番,導致許乃濟在現在的歷史書上成了反派。 還有,道光禁菸時,先從皇室宗親開刀,好多吸菸的皇族都被他罷官了。可是,我們前面說了,孝和睿皇太后也是鴉片的忠實粉絲,怎麼辦呢。 道光為了防止禁菸之後弄不到煙了,他私下裡讓北京官員專門給太后準備了一個買鴉片的渠道,保證太后能吸到煙。同時道光告誡宮中所有人,不可告訴太后國家禁菸的事情。 這就是大清的政治。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14441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