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近代,國人對歪國人的態度,可謂複雜。有無知造成的妖魔化與不理解,有崇洋媚外的一味奉承,也有開眼看世界後的臥薪嘗膽。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少被捅破道明的態度。
口水抗日
1931年7月30日,長春市北門外的福文印刷所印製了一批有如下內容的反日宣傳單:「不買日本貨物,不賣東西給日本人,不幫助日本人的事業。在24小時內,抄寫本傳單10份以上進行散發」——「不轉不是中國人」的民國版啊!
攘外必先安內
1859年3月,咸豐皇帝連續五天召見浙江按察使段光清,咸豐皇帝問他:「現在,長毛(太平軍)鬧事,洋鬼子(指英法聯軍)又來搗亂,怎麼辦呢?是先剿匪好呢?還是先打洋鬼子好呢?」
段光清說:「依臣看,洋鬼子不過志在通商謀財,他們並沒有領土野心,而長毛則不同,他們是要搶奪江山的。因此,應該先剿滅長毛,然後,洋鬼子看到我們國內政治整頓了、軍民團結了,他們自然也就會有所收斂的。畢竟,洋鬼子也總有衰敗的一天。」
臨時抱佛腳
中俄《尼布楚條約》標準版,既不是中文,又不是滿文,也不是俄文,而是拉丁文。咋回事?原來,由於當時中國沒有俄文翻譯,好在當時北京城有一批精通拉丁文的天主教士,於是清廷找了他們幫忙,俄國也派了一些懂拉丁文的代表,這樣,中俄雙方才能用拉丁語開展談判,並最終用拉丁語簽署和約。事後,清廷表揚傳教士:「差任俄羅斯,誠心效力」。
挾洋自重
民國時期,相當多中國人的商船,喜歡花錢登記為外籍,掛外國國旗,披上一個外商的馬甲。為何有這種現象呢?
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掛外國國旗,中國海關不敢刁難勒索;二是民國時代匪患遍地,掛上外國國旗,可以嚇阻海盜水匪的搶劫;三是民國時期內戰不斷,各路軍隊經常搶劫商船,掛上外國國旗,可以嚇阻各路兵痞的搶劫。
「耍賴」
李鴻章與伊藤博文
大清國在甲午戰爭中戰敗,於是李鴻章到日本馬關去談判。談到戰爭賠款的時候,李鴻章向日本代表伊藤博文哭窮。李鴻章說:「要不,這樣吧,你們日本借錢給我們,我們再賠給你們,好不?」
伊藤博文也立馬哭窮,說:「我們日本是個窮得叮噹響的小國,實在是沒有錢可以借給你們啊!」李鴻章接著說:「不用你們給我錢,給了,我們也是給你們,等於沒給。你們只管收利息好了。」
伊藤博文哭笑不得。後來,靠李鴻章的軟磨硬泡、討價還價,再加上日本刺客突然刺殺李鴻章,理虧的日本人賠款要價從三萬萬兩降到兩萬萬兩。
馮玉祥
被感動
馮玉祥有個親戚姓劉,是個精神病患者。馮玉祥叫美國教會醫生羅感恩給他醫治。劉見了黃頭髮綠眼睛的洋人,以為是個鬼,端起槍就打,羅感恩被當場打死。事後,馮玉祥給羅感恩的家人匯了三千銀元作為撫恤金,可是,他們退還不要。馮玉祥深受感動,建了一座可以活動的「思羅堂」,隨軍遷徙,以紀念羅感恩。
爭面子
1926年,蘇聯顧問鮑羅廷在廣州宴請李宗仁。鮑致歡迎詞後,李起立道謝。李宗仁對汪精衛、蔣介石等崇俄風氣十分不爽,他說:「革命同志不可忘記革命天職,尤其不要把俄國顧問當成吾等之主人,自己反而成客人。以主人姿態來敬客,不要學洋行大班之習氣來奉承上司,才對得起遠道而來的友邦顧問。」
李的講話出乎意外,僅一人鼓掌。國民黨元老胡漢民邊鼓掌邊說:「好,我鼓掌,我贊成,切中時弊。」
一味懷柔
蔣介石在參加開羅會議之前,召開國防會議,討論二戰之後如何處理朝鮮、越南等問題。陳濟棠說:「對於越南,應在10-15年之內,讓他們獨立,而在第15年左右的時間,讓越南請求加入中華聯邦,併入我們中國的版圖。」事後,蔣介石沒有採納陳濟棠的動議。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